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acjdt > 雅安日报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构建“3+3+3”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工作模式
2024年12月04日 14:40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曹惠君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蓝精灵”法治宣讲团送法进校园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蓝精灵”法治宣讲团送法进校园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话题。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着力践行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蓝精灵”办案团队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未检工作特点和办案要求,构建了“3+3+3”办案模式,即确保“三个到位”、做到“三个见面”、把握“三个维度”,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护。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共对8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26人(次);对7名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社工团队重点帮教1人,一般帮教6人,反映帮教情况13次;帮教学校解决涉罪未成年人入学1人、附条件不起诉帮教考察1人。

  确保“三个到位”

  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予以充分的法治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给予涉案未成年人更充分的司法保护?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通过确保权利保障到位、社会调查到位、心理疏导到位,全力维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工作中,名山区人民检察院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和送达;另一方面在送达文书时口头了解未成年人诉求和困难,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保障权利不漏网、不滞后。  

  为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要求检察官必须要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实地家庭走访、听取村委组织人员意见、了解亲密接触人员类型基础上才能出具社会调查。

  自2021年“蓝精灵”办案团队成立以来,对29名犯罪嫌疑人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57份。

  根据涉案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类型,专门安排女性检察官和2名心理咨询师对涉案的未成年人开展分类、分层心理疏导。

  原则上由女性检察官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开展心理疏导,2名心理咨询师对涉案被害人和案件中反映出来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未成年人证人根据性别分类进行心理疏导。

  2021年以来,共对8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26人(次)。

  做到“三个见面”

  高效精准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被放弃。让罪错未成年人迷途知返,尤其离不开教育引导与耐心陪伴。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学校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成长环境。

  在未成年人王某某涉嫌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中,名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多次走访了王某某生活的乡镇,向其父母、村委会了解王某某平时的生活、交友等情况,得知王某某是初犯、偶犯,平时表现良好。初步测评父母对其是否有监管能力,并且听取了王某某就读的学校和老师的帮教意见,为后续对王某某的处理和附条件不起诉帮教考察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是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做到“监护人、学校、政府”三个见面,高质量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缩影。

  工作中,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做到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家长或监护人见面,详细了解其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家庭教育的关系。

  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在学校老师见面,了解其平时学习表现,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状况。

  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住所村委会和派出所见面,听取群众反映,了解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平时表现、交友状况,摸清外部环境对其走入歧途的负面影响。

  把握“三个维度”

  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通常是由轻及重、逐渐恶化的过程,一旦错失最佳矫治教育时机或者干预措施不当,未成年人可能实施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精准帮教每一名涉罪未成年人,是未检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在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涉嫌故意伤害的案件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案发后在雅安某餐饮店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

  “我们充分考虑案件的主观恶性大小等情况,并引入社工团队进行帮扶,最终确定将李某某试用期和转正后半年的时间共同纳入考察期间,确定7个月考察时间。”检察官介绍,通过精准帮教,给予涉罪未成年人全方位的综合保护。

  如何精准帮扶,做好综合司法保护?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蓝精灵”办案团队通过把握好帮教的长度、拓展帮教的宽度、延伸帮教的深度来实现。

  确定帮教的长度。在充分尊重和依法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根据案件侵犯权益的类型、主观恶性大小,结合涉罪未成年人成长经历、生活学习情况和再犯可能性,确定合理的帮教考察期间,既能全面考察帮教期表现,又能确保帮教效果。

  拓展帮教的宽度。引入社工团队,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情感薄弱点及感化点,对其进行教育矫治、心理疏导。同时,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学校,将四川省贸易学校正式纳入未成年人协同治理综合司法保护成员单位,对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开展集入学、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和就业安置等为一体的个性化帮教,让帮教学校参与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更有利于帮助其融入社会环境。

  延伸帮教的深度。2021年以来,成立“蓝精灵”法治宣讲团,以“点圈面”宣传模式到名山中学、名山区实验小学、北附实验学校开展个性化宣传70余次,将生涩的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未成年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玉梅

  本报记者  李晓明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