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lss > 中新网四川

2024营山马拉松赛鸣枪起跑
2024年04月22日 14: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2日电 (邹刚)21日,2024营山马拉松赛鸣枪起跑,万余名跑友穿越城市、乡村,领略营山风光,感受营山变化,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活动当日,营山县城新时代广场彩旗飘扬、音乐欢快。早上6时刚过,从四面八方而来的跑友就开始有序入场,完成检录程序后,开始热身准备。

  起跑仪式现场,尊巴舞《热爱》《玩伴》、拉丁舞《小城夏天》等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现出营山热情好客的人文魅力,也映射出营山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活动现场。邹刚 摄
活动现场。邹刚 摄

  上午7时30分,营山县委书记敬健宣布:“2024营山马拉松赛正式开赛。”营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涛、县政协主席李虹波等出席开幕式。

  营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孔北川在致辞中指出,体育赛事既是激情洋溢的舞台,也是文旅交流的平台,更是推介营山的窗口。本次马拉松赛事,万人齐聚、全城开跑,将营山的资源禀赋融入赛道,城市中轴和山间绿道有机融合,工业之光和乡村之美交相辉映,历史风貌和人文气质相得益彰,处处皆景、步步入画。希望运动健儿们在“营马”的赛道上肆意奔跑、沉浸享受,尽情领略“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阳光中”的自然风情,尽情感受“进士之乡”“耕读文化”的诗意田园,尽情体会现代化城市与美丽自然的相互交融。

  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参赛选手竞相冲出起跑线,全城在呐喊与欢呼中开始沸腾。

活动现场。邹刚 摄
活动现场。邹刚 摄

  据悉,2024营山马拉松以“践行二十大•跑进新征程”为主题,由营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田径协会和营山县教科体局承办,中国田径协会作为技术认证。本场赛事吸引了来自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23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选手,还有10名来自肯尼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俄罗斯、爱尔兰等国家的外籍选手,参赛人员逾万名,其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1岁。

  本届马拉松分设男子组和女子组,全程42.195公里,半程21.0975公里,欢乐跑5公里,分别设一至六名等次,全程马拉松第一名奖金为20000元,半程马拉松第一名奖金为8000元,前100名跑者还可免费报名参加下一届营山马拉松赛。为鼓励本地选手参赛,本届马拉松还设立了“市民奖”,男女第一名奖金均为1000元。

  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7年来营山马拉松已经6次开跑,“营马”已成为营山的一张亮丽名片。此次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串联起了新时代广场、营山经开区、城市中轴线、县城一环路、南桥驿站、兴云村等地标。从气势磅礴的城区到鲜花盛开的乡村……参赛选手用脚步丈量城市。

  一场马拉松,搅热一座城。风光优美的田园赛道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质量、高标准的赛事运营结合精彩纷呈的参赛体验,成为营山吸引国内外跑步爱好者的理由,参赛的县外选手中有不少人是营山马拉松一次不落的常客。

  营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24营山马拉松组委会副主任杨贤军介绍,马拉松赛道东大街到外西街是营山的城市中轴线,涉及7条街区,让大家更能感受到新时代营山“旧城换新颜、新城展新姿”的巨大变化。

  赛场上,参赛选手们奋勇前行的身影尽情展现运动之美。比赛的背后,贴心的赛事服务也给选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物资发放志愿者、赛事志愿者、急救志愿者分布在赛道两旁,随时提供服务,比赛终点赛事主办方还为参赛选手贴心准备了营山凉面和绿豆汤。

  为确保赛事圆满完成,营山县组织专业人员提前对赛道进行修补、清洁和美化。比赛当天,安排一线救护车24辆,设置18个医务点、60个服务点。一线保障服务团队包括公安、交通、城管、医疗、环卫、通讯、街道社区和各类志愿者近5000人,与参赛选手人数比例接近1:2,强大的赛事保障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贵州毕节的选手卯飘以1小时10分21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半马冠军,来自凉山州的选手卢琴以1小时31分19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半马冠军,来自肯尼亚的选手JULIUS KIPKURUI以2小时19分11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全马冠军,来自呼伦贝尔的选手宗美玲以2小时51分27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全马冠军。

  “营山县始终坚持‘谋赛’与‘谋城’‘兴业’相结合,在不断打造深入人心的体育赛事外,更持续不断丰富全县运动资源。”营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24营山马拉松组委会副主任张华说,2024营山马拉松展现的是城市的人气和实力,彰显了营山地域特色,也再一次提高了营山知名度和影响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