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四川省同城化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尹宏
(2025年6月25日)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昨天,成都市召开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了《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有关情况。
首先,介绍方案编制的背景意义。
城市新区强引领、中心城区强支撑、县市新城强突破是成都市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所谓县市新城,即指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等八个县市,其面积占全市约2/3、人口约1/4、经济总量约1/6,集聚了诸多基础性、发展性、战略性资源,一头连着城区,一头连着都市圈、平原经济区相邻城市,是成都发展的“底盘”力量,是成都都市圈壮大的“腰部”力量,也是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八县市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产业支撑、做活要素资源,呈现出优势持续彰显、潜力不断激发的发展态势。但与先发地区相比,仍不同程度存在发展阶段的时间差、发展规模的体量差、发展模式的代际差。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更好促进市域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做大做强做优县市新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强基础、扬优势、提能级,推动优势“资源”变产业“资本”、生态“颜值”变绿色“产值”、文旅“流量”变消费“增量”,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跨越!为此,我们编制了《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下一步工作方向和着力重点进行明确。
其次,介绍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5+4”,即1个发展目标、5项重点任务、4条赋能举措,致力用三到五年时间,推动县市新城在经济规模、园区能级、城镇化质量、综合承载力等方面稳步提升,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具体来看,“5项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思路、协同视角,涵盖“强功能、兴产业、优配套、活镇域、促共建”等方面具体任务。
强功能方面,区分细化了县市新城发展先进制造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明确了用好县市新城功能平台,打造门户枢纽节点支撑,明确了擦亮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的着力点,以及服务超大城市粮油果蔬、能源水源保障的关键招,引导县市新城打好“特色牌”,推动形成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格局。
兴产业方面,锚定产业兴县不动摇,加快形成“一县一首位产业”“一园一镇园之宝”,提出鼓励市级基金参与县市新城园区招商、单列园区用地供应计划、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举办科技成果对接转化专场活动、完善产业供需对接和产品市场推介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市新城以园区为主战场,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优配套方面,立足改善提升县市新城民生福祉,推动由市级层面牵头每年实施一批县市新城跨区域道路,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开行,争取铁路部门增班次、给优惠,提升外畅内联水平。依托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和高水平医疗机构,采取领办、共建医联体等方式改善县市新城办学办医水平。同时,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房地产市场差异化发展,提升城乡宜居品质。
活镇域、促共建方面,建立完善镇街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及成果运用,深化发展“镇园一体”,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流程,完善合作区统计分算财税分成实施办法,做强县域经济基础单元和底部支撑,促进跨区域共建共享。
“4条赋能举措”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键点,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措施,推动关键要素资源向县市新城集聚。比如,倾斜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安排,统筹保障县市新城国省重大项目所需城镇开发边界增量空间,统筹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能耗替代量,同时,多措并举建强县市干部队伍,健全干部外向引入、横向交流、培训赋能等机制,完善职级晋升、职务激励等措施;推动出台县市新城人才专项政策,拓展视野精准引才、搭建平台科学育才、不拘一格合理用才。
同时,我们配套编制了《实施方案》附件,对各县市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县一策”支持事项予以明晰,与主体内容相呼应,进一步激发县市新城发展动力活力,共同引导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做大做强做优县市新城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方案》印发为契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广泛凝聚合力、深入推进落实。同时,我们将完善各项目标任务评价体系,形成工作闭环。我们相信,县市新城将加速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加快由生态绿色高地转变为投资兴业宝地,希望社会各界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共享县市发展新机遇、共谱县市发展新篇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