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 中国新闻网

蜀这五年:探索产业建圈强链新路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05月27日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成都5月26日电 (单鹏)“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科研业务总监叶晓瑜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表示,攀钢集团从钢铁冶炼源头开始节能减排,通过高炉强化冶炼、炼钢过程钢铁料消耗等系统研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全程降低能耗。

  2020年,叶晓瑜团队研发出1000兆帕的超高强钢,“此前,汽车用钢强度只有五六百兆帕,这项研究成果配合大货车的结构优化与零件设计,可以在不降低车架钢度的条件下,让大货车平均减重30%,有利于降低交通领域能源消耗。”叶晓瑜说。

  这是近年来四川推进制造业建圈强链、打造先进制造强省的缩影。自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四川省加速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数据显示,五年来,四川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从3.8万亿元增长到4.89万亿元,支撑该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1.5万亿元。

  “四川坚持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技术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创新是四川制造业实现突破的关键。近年来,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创造众多“从0到1”的“硬核科技”和“从1到N”的转化成果,多项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在贵阳荟康医院,一枚约半个手掌大的圆形微流控试剂盘正在改变医院传统的检验检测流程。“打开试剂包装,把样本加入试剂芯片,反应几分钟,再通过机器读取反应数据,很快就得到检测结果。”贵阳荟康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志成提到的这款产品,是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微康)研发的碟式联检芯片。这款体型小巧的第四代POCT产品可在15分钟内联检“术前八项”“心肺八项”等多个项目。

  “该产品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即时即地诊断,打破了传统检验检测的时空限制。”成都微康副总经理彭琨说,目前这款碟式联检芯片已实现低成本量产,并在部分社区、乡镇卫生院,基层医院及诊所等场景使用,其快速成长折射出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关键技术支撑下,四川省制造业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等突破性发展;大飞机关键部件、“华龙一号”核电装备、静脉麻醉新药等“四川造”产品跻身世界前列。同时,四川还培育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7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家,居西部第一。

  为推动制造业升级迭代,四川加快“制造业招商”,以“他山之石”促自身发展。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四川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超4200亿元,制造业投资超过六成。

  近年来,四川对标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先后出台开放10条、财税10条等举措,为企业来川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四川有制造业大省的基础坚实,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有全国第五、西部第一的人口规模和辐射周边5亿人的超大市场,有要素成本、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制造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正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抓紧制定抓投资、促项目、保主体、促消费等方面政策措施,着眼提高精准性、直达性、时效性,为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领域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