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9日电(伍排勇 邵理燕 孟正凯)“嘎嘎嘎……”走近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大寺组张玉华家的李子地里,李子树下成群结队的黑鹜鸭或觅食,或进入水塘里游泳、嬉戏。

2014年,灞州镇克枯村大寺组村民张玉华因双手三级伤残、缺乏的技术,被识别为贫困户。2016年,她靠着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和勤劳的双手,发展多元产业,成为村里第一批脱贫的人员。同时也是四川省2020年脱贫攻坚奖汶川县唯一获得者。如今,脱了贫的她又在李子树下代养起了黑鹜鸭,脱贫攻坚成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据了解,2020年,张玉华得知克枯村两委将按照公司+农户代养模式试点养殖黑鹜鸭的计划,第一个报名开始试点养殖黑鹜鸭。试点成功后,公司将按照一年两季,每季度1000只的规模进行投放。公司按照每只20元的代养费补贴给张玉华,张玉华每年仅代养黑鹜鸭的收入就会有4万元。张玉华说,“我的第一批养殖的黑鹜鸭共有两百多只,已经送走了,也收到了代养费4000元。第二批可能五月份左右就要送走,有四百多只,又有80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张玉华除了养殖黑鹜鸭,还种植李子、养了蜜蜂,还要当村里的护林员。多元的产业发展让她增强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我们引入这个黑鹜鸭的养殖,是为了让贫困户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有更多的收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进一步的增收,成为下一步的致富带头人。”灞州镇克枯村第一书记钟毅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