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6日电 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是成都市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永恒主题。近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成都市委常委会,强调把法治作为城市长治久安的基础战略工程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近年来,成都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度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连续七次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获评“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屡获殊荣的背后,成都从未停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脚步。

面对超大城市治理和基层治理带来的双重考验,成都率先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单独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2020年,成都市历时近2年,出台了全国首部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标志着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步入法治化、系统化轨道。
据统计,成都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共有72部,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部法规具有鲜明的先行性、先进性和地方特色。
成都以法治政府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成都市出台营商环境3.0版政策体系,分层分类探索服务审批事项“全域通办”,深化“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仅在工程建设审批方面,就将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为33项。为切实方便民众,推进错时延时服务工作制,成都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成都市村(社区)证明由313项减至3项。
成都以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适应司法责任制改革新要求,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为核心的“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确保人民法院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不带病出院、都不带病入库(归档)”。
成都市法院初步探索形成“全链条式”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立、审、执、监”一体化运行、“示范诉讼+”类案解纷和全流程电子诉讼等经验、模式,形成10余项特色亮点,成功打造了新津“全链条式”司法确认模式、彭州“五维一体”小额诉讼运行模式、崇州“六步法”小额诉讼诉前引导机制等改革案例。

法治不仅是超大城市的标识,也是市民心中的信仰。
成都成华区长天路是一条宪法主题街区,成都市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暨“云学法•云普法+”启动仪式正是在这里举行。启动仪式上,由成都市打造的四川省乃至全国最大法治产品素材库——“云学法•云普法+”平台正式启用,2000余期普法音频、短视频,以及围绕普法开发的H5游戏、图文等产品,以“互动有声”的方式呈现具有成都特色的精品普法节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20余万名综治队员、网格员下沉到4370个社区、6.3万个小区院落,围绕物业管理、合同履行、劳务纠纷等开展全方位排查调处;建立抗疫涉外法律服务联盟,开展“阻击疫情、法律在线”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依法查办涉疫犯罪案件,确保社会稳定。城市发展根基更稳了,市民心气更顺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