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5日电 (宁冬梅)2020年以来,四川宜宾以宜宾•叙州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为抓手,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成都博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入驻运营,重点从事社会组织孵化工作,全年共培育孵化社会组织38家,通过“四措施”党建引领探索了一条“外引内育、以社孵社”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培养路子。

据了解,四川宜宾针对本地社会组织数量偏少、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具体工作。
“一体化”推动,厚植孵化土壤。坚持市、县两级共同推动,全面整合党建和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培养制度,为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市级层面出台《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提供服务的10条措施》,从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会企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等10个方面,制定含金量足的支持配套政策;指导叙州区制定《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重点支持领域和支持份额,健全购买服务目录和服务清单机制,完善采购管理程序,为社会组织定制“输血式”购买服务。

“专业化”运作,搭建孵化平台。制定中心“开创探索、完善提升、拓展深化”3年行动计划,优化功能区域、氛围营造、后勤保障3方面空间,建立入驻管理、入驻组织联席会议、日常管理3项制度机制,提升中心科学化管理运营水平。同时中心组建由西南民族大学、宜宾学院法学院等15名高校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督导智库,为中心培育社会组织工作建言献策,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评估。
“项目化”推动,助力孵化成长。引入项目化运作理念,针对社会组织培育孵化需求,精准定制社会服务项目,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梳理形成6类53项政府购买服务需求项目,协助社会组织包装社会服务项目28个。举办“红色引擎·宜人宜宾—宜宾·叙州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业大赛”,整合109.5万元项目资金作为项目实践资金,发布社会服务项目13个,采取公开竞赛、竞争择优的方式,从38个参赛社会组织项目中遴选出11个社会组织,承担13个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包装策划项目的专业水平。
“区域化”联动,拓展孵化效应。以培育中心为依托,搭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的平台,推动中心内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扎根基层、服务治理。线上设立宜宾·叙州社会服务资源线上交易所,线下组织社会资源服务交易日、社会服务资源项目双选会等活动,定期发布社会服务项目需求,为政府部门、社区及社会组织提供交易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实现“双赢”。中心联动西南民族大学、宜宾学院等多家高校,建立高校实践基地,为社会组织储备社工专业人才资源;组织开展社工人才培训,提升专业社工数量及质量,目前全市持证社工累计807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