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7日电 (周长虹)严寒抵挡不住热情,近日,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童伴之家”院落里,“童伴妈妈”朱兴萍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冬的色彩”主题活动,她巧用树叶、花草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通过一幅幅拼贴画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组合造型能力得到锻炼。
朱兴萍所在的“童伴之家”,是旌阳区建立的第一个省级“童伴计划”示范点。2017年,旌阳区加入共青团省委启动的“童伴计划”,为100个村的留守儿童找100位“童伴妈妈”,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缺位、心理健康等问题。
乘借这股“春风”,旌阳区在孝感街道红伏村建立第一个示范点。有了“童伴妈妈”,“童伴之家”自然热闹起来,课业辅导、爱国主义教育、趣味运动会……“童伴之家”各种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红伏村50余名孩子在这里不仅找到了快乐,而且找到了家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志愿者也慢慢加入进来,给予红伏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大爱”。

伴随“童伴之家”力量的不断壮大,“童伴计划“项目受到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并于2020年被纳入德阳市十大民生焦点实事项目。在总结“红伏经验”的基础上,旌阳区德新镇、黄许镇、新中镇、柏隆镇、天元街道5个市级“童伴计划”示范点应运而生。大家因为爱走到一起,让412名留守儿童因为有了爱的陪伴童年变得更加快乐。
刘红英是新中镇“童伴之家”的一位“童伴妈妈”,谈及当“童伴妈妈”的感受,刘红英感触颇深。她回忆起去家访一位6岁小女孩的经历。“6岁本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年龄,我到女孩家时却看见她正在洗衣服、做饭。”通过与小女孩交流,刘红英了解到该女孩父母外出务工,女孩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由于老人身体不好,洗衣服、做饭等生活琐事落到了小女孩身上。家访后,刘红英几乎每周都会去小女孩家,给她讲故事、补功课、帮她洗头发。有一天,刘红英收到小女孩给的一张纸条:“老师,你给我洗头那天,我就把你当成我最好的朋友了,所以我要努力学习,将来考大学。”看着纸条,刘红英忍不住流下眼泪,她说:“我希望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份特殊的母爱,自信勇敢地成长。”

与“童伴之家”孩子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能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各不相同。为了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旌阳区又迈出“精准关爱”的关键一步,为6个“童伴之家”分别对接一个爱心企业以及志愿公益团队,开展精细化、专业化的留守关爱活动。
经过长久运行,旌阳区6个“童伴之家”围绕思想引领、心理辅导、守护陪伴、青少年权益维护已经开展各类特色活动230余场,服务留守儿童2800余人次,全部项目村(社)未发生一起留守儿童溺亡、意外伤害情况,实现涉及未成年人“零犯罪、零案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