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省已实现退捕渔民转产就业13149人
2021年01月28日 19: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8日电 (韩金雨)28日,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就业数据:2020年,四川省人社系统提前完成了退捕渔民“能就业的全帮扶、该参保的全参保”任务,实现转产就业、社会保障“双百”目标。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16480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中,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13149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捕的过程中,妥善解决好退捕渔民的生计保障问题,做好转岗就业创业工作,是帮扶退捕渔民真正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的根本举措。 

  在落实政策上,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都成立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会和工作推进会;制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出台做好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和生活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参保缴费补贴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每周调度、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进度落后的地区“罚点球”督促指导;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解读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据了解,在已实现转产就业的13149人中,其中渔业产业安置161人、企业吸纳230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73人、务农等其他形式5013人、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5196人,前四类相对稳定就业的占比超过六成;参加养老保险16338人,占符合参保条件、应参保人数的100%。 

  下一步,四川将着力巩固提升工作成果,切实增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的稳定性,督促指导各地紧紧围绕“双百”目标查漏补缺。同时建立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长效机制,重点关注灵活就业等不稳定的退捕渔民,对有培训新需求、就业新愿望的,持续提供针对性服务。坚持市场需求与退捕渔民意愿相结合,进一步挖掘转产潜力,广开就业门路。在发展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开发巡江、护渔、保绿等公益性岗位,提升退捕渔民就业稳定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