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8日电(起钰婷)近日,“2021麓客共创之夜”线上直播上演,在成都麓湖公园社区的组团共享空间里,将近1500位社区邻居相聚在社区的公共空间、邻居家中,共同观看这场特殊的“麓客春晚”。虽然这场晚会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从线下转为线上,但丝毫不影响社区居民对它的期待。播出当晚,线上直播平台流量超过6.5万人次。

随着成都坚持发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越来越多的社区活动遍地开花,社区春晚早已不是新鲜事。在丰富多元的社区庆祝活动中,由成都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麓客共创之夜”却呈现另一种独特面貌——除了在线上播出的形式之外,这台由完全由居民自组织自筹办的晚会所呈现出的“共生力”和“文化自发性”都颇具开创意义,蕴含着诸多社区共创的“基因密码”。

对于麓湖公园社区的居民们来说,“麓客春晚”并不是个陌生词。自2019年至今,社区居民连续三年通过这个独特的舞台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居民迸发出更强烈的共创热情:历时100多天,345位演职人员与志愿者参与了这台晚会,其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长的75岁。所有演职人员都来自于成都麓山、麓湖以及重庆麓悦江城的居民,他们并非专业的演员,但却拿出了最专业的态度。虽然排练时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影响,但大家都认真准备,节目一改再改,排练争分夺秒。这群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人,通过这场晚会打破了壁垒,凝聚成了一股力量。这也契合了本届“麓客共创之夜”的主题——寻找麓客精神。
在居民共创过程中,还有一群人,他们虽然不会出现在“麓客共创之夜”舞台上,但几乎出现在筹备过程中的每一秒,他们就是居民志愿者。
61岁的摄影爱好者秦开志在晚会播出一个月前报名,成为本次晚会最年长的志愿者。他一边学习拍摄技巧,一边跟随演员排练,用摄影机认真记录下晚会台前幕后的细节。有的志愿者全程跟踪节目组拍摄,有的协助费用报销,有的在各个节目团队中跑前跑后。这种居民们之间相互的影响和驱动,高度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最终汇成这场别开生面的社区活力共创。

作为一场社区春晚,“麓客共创之夜”的独创性还体现在它有序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今年的“麓客春晚”协调了麓湖议事会、42个麓客社群深度参与共创,同时还链接到哈密尔顿麓湖小学等多家在地机构联合共创。据统计,一共543人耗时1239.3小时参与线上线下讨论,最终将45个海选节目混编组合成20个节目,进行了统一的录制与节目制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