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市畜牧科技推广中心调研筠连肉牛产业
2021年02月09日 11: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授牌现场。 杨理 摄
授牌现场。 杨理 摄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9日电 (吴平华 杨理 钟元莉 )近日,宜宾市畜牧科技推广中心主任申洪兵研究员深入筠连县镇舟镇五星村、景阳村、沐爱镇沐阴村,与肉牛养殖户、企业业主谈心,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调研。

  据了解,肉牛是宜宾市现代农业“6+3”产业之一,关系到宜宾全市肉牛科技创新和全市养牛户增收。筠连县是全市肉牛产业核心区:经国调队核定,2020年牛存栏130813头,占全市322535头的40.56%;出栏57735头,占141317头的40.86%。

  在镇舟镇五星村1组邹品德养牛场,他认真了解了三胞胎牛的初生情况及母牛来源,并对邹品德讲,此母牛可能具有多胎基因,建议重点保护好母牛,继续做好三胞胎犊牛饲养管理;对同行的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讲,建议县上给予支持,尽量让这“一家人”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应该记住2020年11月13日,这是全市牛人最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在镇舟镇五星村1组诞生了全市第一个生了三胞胎的英雄牛妈妈。

三胞胎牛。 杨理 摄
三胞胎牛。 杨理 摄

  返筠途中,申洪兵研究员还到镇舟镇景阳村3组筠连县犇牛家庭农场,和景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光先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当地白酒糟饲牛历史已近40年,鼓励大家继续利用好全村白酒糟资源、空闲地种植优质牧草,切实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育牛技术,做好有机牛肉生产。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左之才博士委托,给筠连县犇牛家庭农场颁发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示范基地”铜牌。

  高级农技师陈波是筠连县最早从事规模养牛的市级农村优秀人才、筠连县种养循环产业发展第一人,也是申洪兵研究员发展肉牛产业在全市竭力推崇的乡土人才之一,陈波创立的种养模式至今仍是全市乃至全省推广的重点。在沐爱镇沐阴村4组筠连县维新镇顺阳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洪兵研究员与陈波理事长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从当前全国肉牛产销形势到具体的筠连黄牛选育、蜀南红(黑)牛培育、牛粪资源化利用、“筠连黄牛”品牌深层次挖掘、“全牛宴”餐饮研发、中国黄牛博物馆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鼓励陈波重拾信心,进一步做好肉牛科技创新和肉牛产业的种养循环模式推广。

  在与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禽水产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所、镇舟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时,申洪兵研究员建议筠连县进一步重视筠连黄牛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希望筠连县做大做强筠连黄牛中国地理标志同时,尽快争取将筠连黄牛从川南山地黄牛中独立出来形成新的牛种,一在全县划定区域开展纯种繁育选育筠连黄牛,在其他区域利用安格斯(黑、红)与筠连黄牛开展杂交改良培育蜀南黑牛或蜀南红牛,力争填补川南地区培育牛种的空白。当前要特别注意,在肉牛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牛粪资源化利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