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自贡沿滩:“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2021年03月04日 13: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4日电 (刘刚 周嘉 贺勤思)“十三五”期间,自贡市沿滩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融合发展、建设经济强区”的主题,坚定实施“开放兴区”和“工业强区”两大战略,举全区之力建设工业发展示范园、品质城镇示范片区、文旅融合示范片区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这5年,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 

沿滩新城(沿滩融媒 供图)
沿滩新城(沿滩融媒 供图)

  五年中,全区新引进重大项目154个,实现重大项目投资3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4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过4亿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2.38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9.26亿元,年均增长9.1%,多年领跑自贡全市,经济总量从全市区县垫底攀升到第四位,从全省区县第92位(2015年)跃升至第69位(2019年),一举夺得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称号。 

  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接踵而至、“创文创卫”背水一战、脱贫攻坚冲刺收官。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沿滩区委、区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既把疫情管住了,又把发展稳住了,“总盘子”越来越大,“家底”越来越厚,综合实力越来越强。 

  这5年,产业集聚“跑”出加速度 

沿滩工业园(沿滩融媒 供图)
沿滩工业园(沿滩融媒 供图)

  五年间,沿滩工业发展示范园承载能力拓展至8.5平方公里,食品产业园从无到有,新材料产业基地启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升级,工业总产值累计突破6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先后获得“自贡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称号。这5年,沿滩区经济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其中工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二产业贡献率近七成,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市前列。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南(自贡)食品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全力推进呈现出工业优势加快显现、特色园区加快形成、工业企业加速聚集的态势。 

  沿滩区抢抓机遇,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9年3月,四川浩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落户沿滩,3个月后实现运行投产。该企业主要生产5G相关设备,产品销往韩国和德国等地,标志着沿滩区建成川南唯一的一家5G产品制造企业;2018年,沿滩工业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2017年以来,沿滩区大力推进柑橘、花椒“两个十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累计发展柑橘8.75万亩、花椒8.85万亩,加快构建产业成片、基地相连、覆盖全区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同时,持续开展“信步沿滩•美过周末”乡村旅游活动,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自贡盐帮菜博物馆、自贡盐帮菜体验馆和自贡盐帮菜研发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户沿滩,总部经济、家政服务等业态蓬勃发展,仙市古镇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3.07亿元增加到74.45亿元,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 

  这5年,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沿滩新城(沿滩融媒 供图)
沿滩新城(沿滩融媒 供图)

  沿滩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沿滩大地发展活力更足了、发展动能更强了、发展空间更广了。“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出台投资软环境管理办法,设立4支产业扶持发展资金,171项审批事项实现一次性划转,市场主体增加至22510户,是“十二五”末的1.4倍。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率先实现跨区域流转,3次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及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面完成。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新培育科技型企业38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等称号。 

  这5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新村(沿滩融媒 供图)
扶贫新村(沿滩融媒 供图)

  五年来,沿滩区城镇建成区面积2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3.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旧时盐调依稀在,春风已然度邓关。”据介绍,曾经的码头变身成为了釜溪河畔的一座滨河公园——邓关观音阁公园,它的建成让邓关地区第一次拥有了“开放式”公园。这5年,沿滩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不仅邓关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观音阁片区景观打造)邓关街道、王井镇风貌塑造工程已顺利建成,针对辖区釜溪河沿岸的棚户区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沿滩区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中持续发力,两个高铁站布局沿滩,成自宜高铁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即将通车,高铁时代进入了倒计时。G348、S213等国省干道改造有序实施,全区新改建县乡公路128公里、村组道路380公里,内联外畅交通路网更加健全。沿滩城区“两路三桥”,即十四中半岛大道、洪沟大道,犀牛口大桥、黄颠坝大桥、簸箕滩大桥相继建成,“靠近G348、跨越釜溪河”的愿景变为现实,产城互动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新城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恒大绿洲、龙湖郡、阳光邻里、新天地、亿城上海花园等十余个高档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居民搬离低矮破旧的老屋,住进现代化小区。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城市正一步一步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这5年,生态底色更加浓郁靓丽 

  沿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打赢环保翻身仗,投入2.14亿元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先后新建、改造提升园区污水处理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13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41个农民集居点污水处理设施,碾子滩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全面完成,釜溪河沿线11户砂石厂彻底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161家“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四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环保监管执法步入常态。与“十二五”末相比,PM2.5、PM10分别下降42.3%和32.7%,空气优良天数率上升29.5%。 

  5年间,全区累计造林3.73万亩,有香樟、黄桷树、银杏、香椿、蓝花楹、桂花等树种。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23.9%。釜溪河沿滩段水环境质量由2015年的劣Ⅴ类,改善为Ⅳ类水质。碾子滩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2018年起保持100%达标。 

  这5年,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十三五”期间,全区民生投入累计达59.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5倍。沿滩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86户贫困户喜迁新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1%、9.2%,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 

  五年中,三大片区棚户区改造5997户,建成保障性住房2887套,整治农村危旧房、土坯房7924户,改造农村电网430公里,G348王井收费站取消收费,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交通出行、子女上学、供气供水等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龙湖中学、龙湖实验学校建成招生,迁改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2个,黄市卫生院、邓关卫生院等项目建成投用,获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国柔力球之乡、省级双拥工作先进区”;“平安沿滩”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市率先实现“雪亮工程”行政村“全覆盖”。“道德银行”工作法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滩区将继续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