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资中:奋力谱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篇章
2021年03月05日 11: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5日电(王爵)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资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之中、魅力资中”的关键时期,资中县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在产业新城、文化名城、创新型城市和滨水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展现新格局、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成渝中部经济强县新篇章。 

资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资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十三五”时期,是内江资中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资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类区县第一方阵。“4+5+5”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园”相连、“四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稳步推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良好,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镇域经济竞相发展,“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水美城战略“1128”生态城市体系建设有序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全面依法治县成果丰硕,“1+7+3”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快速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自觉把资中发展置身于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中来谋划推进,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和内江市委“七轮驱动”等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把资中建设成为支撑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城市。坚持联通双城抓配套服务,主动加强与成渝双核城市的战略对接、交通连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大力提升配套服务成渝双核城市的能力水平。 

  坚持联合毗邻抓协同突破,牵手成渝中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与成渝主轴节点城市融合发展,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和南翼跨越。坚持联动县域抓自身发力,深入实施“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六个资中”,推动形成分级分类精准、分工分责高效、互补互促共赢的融入态势。加快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点”总体空间开发格局。 

  全力建产业新城  

  中部经济强县 

资中县内江黑猪生态运动场。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资中县内江黑猪生态运动场。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形成“4+5+5”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力争2025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聚焦一产业出特色,以优质粮油为基础,以资中血橙、资中鲶鱼、内江黑猪、优质蔬菜等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15815”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创建,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增收强劲的“1+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融入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力争2021年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资中血橙挂果。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资中血橙挂果。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二产业有成色,以新型建材、绿色食品、食用酒精、装备制造、新能源为重点,着力构建规模效益高、就业牵引力强的“3+2+N”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25年建成产值达100亿元的新型建材大县、100亿元的绿色食品大县、50亿元的酒业生产大县、20亿元的新兴机械汽(摩)配基地、100亿元的运动健康(生物材料)产业基地。 

  聚焦三产业增靓色,推动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提质增效。实施城市“西进、东拓、北改、南优”战略,加快产业一体、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力争2025年启动撤县建市。加快交通强县建设,着力构建外联内畅高效便捷交通路网体系,建成成渝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全面融入成渝双城1小时通勤圈。统筹水利发展布局,积极谋划一批骨干囤蓄工程,推进两河口水库、城乡饮水统筹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构建“水源联调、丰枯互济、稳定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强县  

  建设创新型城市 

资中县城南汇金天地。张勇 摄
资中县城南汇金天地。张勇 摄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加快建设科技强县和创新型城市。瞄准成渝科技城“金三角”和内江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依托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序推进“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布局落实,加快建成成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丘区现代农业科技孵化中心、大禹高效节水川渝推广中心、资中鲶鱼现代种业园区和全省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培训基地,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依托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1+8+4”发展布局,建设配套成渝走向全国的中意高端水果推广基地、融合发展绿色基地、扶贫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成渝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成渝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美食文化基地和配套辐射成渝的中央厨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智汇船城”等人才新政,加快形成涵养人才的“洼地”;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100+10”人才专项编制保障工程,落实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四百工程”,积极引进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深化与成渝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协同建立特色专科联盟和教育联盟;推动农业科技园区与县委党校、乡村振兴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产教研一体化发展。 

  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县 

资中文庙。张勇 摄
资中文庙。张勇 摄

  统筹推进文化之城、音乐之城、教育之城建设,加快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文化产业带,发展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建设资中博物馆。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建强用好县融媒体中心,办好国学文化旅游活动周等特色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诚信建设,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建设川南教育强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加快建设高品质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街区和旅游特色小镇,建成成渝国学教育基地;主动对接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协同打造川中南和渝西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积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县。 

  加快建设滨水宜居生态城市  

  争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资中县城南城市综合体。张勇 摄
资中县城南城市综合体。张勇 摄

  深入实施健康资中行动,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构建医防协同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健全农村、社区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和以水美城战略“1128”生态城市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沱江(资中段)文化生态廊道,积极融入沱江绿色经济带;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资中行动和“三带绿化、两线出彩”工程,力争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长江上游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强化河(湖)长制,落实长江10年禁渔,持续探索协同治理长效机制,积极创建省级河(湖)管理示范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三大革命”、落实“三大工程、十项制度”,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