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简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1年03月08日 15: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吴平华 刘嘉仪)“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不断的努力为市民带来更加安全和便捷的智慧城市新生活,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在接触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两年多后,简阳市委社治委社区治理科工作人员张家军这样感叹自己的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网络强国,推动数字中国进程,构建智慧社会。2020年,成都市印发的《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指出,到2022年成都市智慧城市架构体系基本完善,进入全国智慧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的典范城市。在此号召下,简阳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和涵盖的内容众多,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张家军深知,作为一名智慧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只有脚踏实地、发扬老黄牛精神和钉钉子精神,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简阳建设智慧城市贡献力量。

正在工作。秦建华 摄
正在工作。秦建华 摄

  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戴着半框眼镜,端坐于电脑前,翻找文件、查阅资料,2月26日,在简阳市委社治委时,张家军正对参与编写的《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简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进行仔细研读,桌上还摆放着一份《简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文件。“这个我们刚刚才草拟出来,等下就要报领导审。”见到记者,他保存好电脑文件,转过身来接受采访。

  现在的他,与2018年刚接触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时的茫然状态全然不同。“更加自信了!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建设期间经常参与各种调研、考察学习和会议论坛,同时对接多个信息化项目,与第三方技术公司交流,对智慧城市建设认识也就深刻了。刚来时,我缺少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的了解,工作中常遇到棘手的问题。”张家军说,自己虽是负责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但自己不懂、不了解肯定不行,所以平时一有时间就钻进各种书籍和文件里,钻研学习。两年多来,张家军参与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伙伴的引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大摸底、大调研,《简阳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的编制,以及“城市大脑”建设和各委办局具体项目的建设落地,慢慢地成了一名智慧城市建设的“土专家”。

  来到市智慧治理中心,一块同墙面大小的显示屏映入眼帘,上面展示了我市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等运行情况。张家军介绍道,该中心已融合了视频会议系统、行政效能监控系统、部分委办局业务系统,初步具备“城市大脑”功能。“别看只有一个大屏,背后却融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厉害着呢!”据了解,该中心以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为主线,推动天网、数字化城管、天府惠农中心等行业管理和指挥系统接入,实现联动运行和一体化指挥调度。

  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意味着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岛”,这是张家军日常工作中又一项难题。“‘城市大脑’目前还需不断丰富完善,我们除了积极对接第三方公司,持续系统建设,还要和各个部门对接、协调,逐步推进分散的系统整合统一。”张家军说。

智能化的设施。秦建华 摄
智能化的设施。秦建华 摄

  推行智慧服务项目

  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如今,各种机器人、无人超市、人脸识别、VR实验室等黑科技已悄然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智慧社区、智慧小区等智慧应用场景也成为身边可感可及的智慧服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张家军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智慧服务项目,正在让市民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最近,张家军经常和同事到镇(街道)调研目前社区、小区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下一步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小区作准备。“去年,我们在依云谷、海上花园A区两个小区,联合中国电信、四川广电等公司,以小区公共服务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试点智慧小区服务新模式。通过信息化系统整合志愿服务、便民服务功能,居民使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包括物业服务、超市商品配送、农产品配送、家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生活配套服务,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有力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张家军称,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很多需要靠线下获取的生活服务,都可以依托互联网瞬间来到人们身边。

  比如提供线上服务的天府市民云App的运用。2019年10月9日,天府市民云“简阳特色门户”正式上线,为简阳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市委社治委陆续上线了政务动态、政务大厅、交通出行、挂号预约、食在简阳、人才招聘等便民服务,市民直接通过天府市民云App就可以实现水电气和教育缴费、预约办事,省心又方便。“目前,我们正积极助推菜鸟易购、叮咚到家、简阳大健康等服务上线,来满足市民的更多生活需求。”张家军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