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4日电(王爵)13日,以“天府大地、春之交响”为主题的中国·成都第二届天府大地艺术季在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艺术村拉开序幕,市民和游客踏着春光,欣赏出自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之手的装置艺术,在网红打卡点摄影留恋,感受公园城市的乡村之美。

当晚8点,经过亮二维码、测体温、分流等严格防疫措施,一场沉浸式实景演出在郫都东林村的花田之中火热进行,演出以“破茧”“蝶变”“飞翔”三大篇章为主,让市民在自然与艺术的交织中感受“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古蜀农耕文明,体悟天府文化的创新创造基因和乡村振兴的强劲时代旋律。

走进东林艺术村,扑面而来的艺术氛围,让人陶醉。村子入口处,一头三米高的稻草“牛”就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严永明的作品,他用最朴素的稻草为材料,演绎了农耕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牛的形象,以及它所代表的“三牛精神”。

沿着绿油油的大蒜地和黄灿灿的油菜花田的纵深感走去,一件件造型各异、构思精巧的装置艺术作品令人拍手叫绝。韩国公共艺术家赵星太设计的《生命之井》,用反光镜、反射镜等打造装置艺术,创造无限之幻境,表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保加利亚国际著名公共艺术家彼得·罗夫设计的《种子的荣耀》,以抽象化的种子为创作元素,表象种子生命的脉动,寓意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天府大地上生根发芽。国家一级美术师赵莉利用现场废弃的电杆,融合耙,锹,锄三种最常用的农具,诗性造塔,让自然、农耕与艺术彼此关联,《塔—别样的风景》好似立于天地之间的丰碑,寓意天道酬勤,在美丽的天府大地上,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在郫都广福村分会场,艺术装置--“渔樵耕读”,用郫都区出土的汉代砖画联合新颖的石刻手法,将新潮艺术与大地艺术相结合,古今对话,体现渔樵耕读在西蜀大地上的变迁。在安龙村,“迎客”客似云来,景别万千,以盆景元素--松,为背景设计制作的LED屏,展示了安龙村盆景特色,乘迎送八方客之意。

除了看艺术装置,在主会场东林艺术村,你还可以这样玩:逛田间文创集市、听非遗林盘里的说唱、看盆景和蜀绣、体验裸眼3D、到袁隆平杂交水稻展览馆了解种子的成长故事。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举办‘天府大地艺术季’,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既是加快推动该市‘三城三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展示成都大美乡村,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效益的重要窗口。”通过举办“天府大地艺术季”活动,全市将持续打造乡村艺术基地和农创、农旅新场景,进一步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从今年起,成都市将每年举办2次天府大地艺术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