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AR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报告会在成都举行
2021年03月13日 20: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3日电(王爵)AR情境教学研讨会暨《AR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于12日在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召开,四川省教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师大、成都市教科院的专家学者以及100多所学校的校长、教师近200人参加会议。

  据悉,本次会议由四川省重点课题《AR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组织,该课题于2020年列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规划项目。会议由课题组主研,成都市东坡小学校长何平主持。课题组主研,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校长樊节作了《AR之美育人之美》的发言。

《AR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会。主办方供图
《AR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会。主办方供图

  樊杰说,AR技术和课堂融合,创设情境,关注情感,引领学生陶然于学,让学生把学习当做快乐,静心读书,有近乎陶醉的学习体验。江上渔舟的AR小学科学课程,融合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的综合学科,既能用于小学科学的日常教学,还能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的特色教学,还能以跨学科的兴趣班延伸教学,浸润心田,开启学生未来梦想之窗。

  会上,华阳实验小学科学老师赵思琦和五年级五班的同学为与会者展现了一场直观、真实、有趣、互动的场景教学,内容为“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课堂上,通过屏幕展现,随着太阳、地球的转动,树木由枯变绿,光线由弱变强、四季交替出现等等,师生的互动问答,让大家身临其境般的融入四季变化之中,感受了AR情境教学的魅力。

现场场景教学演示。主办方供图
现场场景教学演示。主办方供图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袁令民作了《AR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让大家从理论上对AR技术有了基本的认识。AR(AugmentedReality)也称作增强现实或扩增现实,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目前,AR情境教学涵盖了小学科学及初高中生物、地理、物理课程,逼真的各类场景、人体、星球、星空、物体、动物、自然、实验、AR创作,与现实场景结合,更好感知和探究宏观的、微观的、抽象的、超越时空的奥秘,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AR技术应用相关行业专家参加研讨会。主办方供图
AR技术应用相关行业专家参加研讨会。主办方供图

  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四川省教科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青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曹正善等专家作了点评,认为互联网等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倒逼教学方法的改进。AR增强现实四维技术融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增强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欲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学习中成长、成才。

  会上,还对参与课题项目的个人和学校颁发了证书和奖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