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18日从四川省残联获悉,“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建设、残疾人服务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水平、残疾人总体生产生活状况、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全省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四川共有各类残疾人622.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57%。“十三五”期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针对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合力,着力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提升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残联依托“互联网+”和云计算服务,着力打造“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以下简称“量服”)平台,不断提升“量服”平台的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监督和精制管理水平。持续深化以每个残疾人具体情况为依据,以其具体需求为导向的“一人一策”服务机制,着眼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不断提升残疾人精准服务水平。2020年,四川省共精准掌握了约280.453万名持证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需求情况;全年全省累计提供了约657.232万项次“一人一策”服务。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方面,四川省残联充分发挥残工委成员单位合力,切实解决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还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使残疾人得到更多兜底保障。目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为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四川省残联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推进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和网络就业等,初步建成“四川扶弱助残”电商平台,帮助残疾人实现电商梦。
据悉,2016年以来,四川省投入资金3亿余元,为53.47万人次发放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新型扶贫模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四川还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2018年11月,四川、浙江、广东三省残联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残疾人扶贫推进会,签订了合作协议。2019年以来,三省交流互访达400人次,签订合作项目160个,累计投入总额9800万元的资金、物资,使2.8万多名残疾人直接受益。
在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方面,“十三五”期间,四川残疾人事业专项投入达125.01亿元,比“十二五”投入的84.43亿元增长48.06%。其中,民生工程项目投入98.06亿元。在县级残疾人服务方面,县级残疾人事业平均每年经费投入12.19亿元。
在强化设施建设保障方面,2016年以来,四川建成并运营残疾人康复机构97个。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省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等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作用。四川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已正式移交投入使用。全省建成或在建的各类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设施276个,建成245个,在建31个。
据悉,“十四五”时期,四川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使残疾人群体更好地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