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6日电 (杜成 刘文平 韩超) 连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胡文瑞、李宁一行到成都调研川南页岩气的发展情况,听取“十四五”发展规划汇报,交流探讨川南页岩气的快速高效开发模式,为川南页岩气新一轮开发把脉并出谋划策。

页岩气开发是中国天然气开发史上战略性上产工程,也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实现天然气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继去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十四五”页岩气规划方案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后,成都理工大学、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等相关单位再次汇聚蓉城,一起总结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共同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李宁院士在调研汇报会上指出,为了推进川南页岩气快速、高效地开发,要重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垂直段重要控制参数要测全,特别要重视成像测井的应用,使测井数据更能匹配生产的需求,有利于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地应力研究、压裂效果评价和岩石物理实验,更好地指导川南页岩气的开发,解决开发过程中“卡脖子”问题,达到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积极探索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动川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速度;解决页岩气开发成本过高的问题,在试验阶段就要树立低成本路线,通过低成本的发展路子,使深层页岩气开发具有竞争力!”胡文瑞院士表示,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地企双方共同发展的问题,积极支持资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川南页岩气的快速发展。

罗平亚院士则认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出现井下复杂是制约钻井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积极探索解决井下复杂的方案,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加强对滑溜水的重视,优化开发工艺,增加单井采收率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开发过程中要践行绿色生产,严守安全红线,保地企双方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川南页岩气又快又好开发?贾承造院士给出四点建议:一是细化地质评价,在选择井位的时候密切关注原始沉积相带控制、埋深和天然裂缝等因素对深层页岩气开发的影响;二是继续加强研究,解决好深层页岩气开钻井和压裂过程中,技术装备不适应高温高压作业环境的问题,尽快制定可复制的深层页岩气开发模板;三是要充分认识到非常规油气在同一平面上比常规油气均质的特点,构建适应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组织架构;四是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和明确页岩气的产能的接替方式,加快立体开发和重复压裂在深层页岩气开发领域的研究,达到大幅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目的,实现采收率的提高和保证长期稳产的目标。
经过两天的调研,专家们一致认为,川南页岩气资源丰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具备效益开发的大好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