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德阳罗江:花椒“麻”了 椒农腰包鼓了
2021年07月20日 11: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0日电 (熊姣 王涛)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改革的理念,明确引进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聚焦青花椒产业发展,在顺河村规划建设万亩青花椒产业园。

  7月,正值青花椒成熟的季节,走进顺河村万亩青花椒产业园,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一簇簇绿油油的花椒籽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在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阵阵“麻”香沁人心脾,工人们正忙着称重、装袋、搬运、装车运送……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专合社引进了几台电力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烧煤烘干。

  “电力烘干机能将摘下来的花椒以最快的时间烘干,在减少人工投入的同时还能提升青花椒品质。”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理事长杨洪军高兴地介绍道。

  据了解,专合社平时有七八十个工人,每年花椒采摘季时用工量达100余人,大多数都是当地村民,他们每天工作7-9小时,按时15元/时计算工资,一天能挣105-135元。

  “凡是困难群众愿意来干活,我们专合社都会接收,现在我们的工人里面有20多个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杨洪军说,对于手脚不便的困难群众,专合社都会特别照顾,让他们做些扫地、剪枝等劳动强度低的工作,一天也能挣70-90元。

  “2012年我就跟着小杨干了,现在每年务工收入加上土地分红,一年至少能挣2万。”60多岁的易正祥是顺河村的贫困户,因妻子常年瘫痪在床,他无法外出务工,自从跟着杨洪军干,现在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连妻子的病情都有所好转,易大爷干得更起劲了。不光易正祥,该村共有232户村民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专合社,每年光土地承包费和固定分红就会给村民带来300万的收入。

  除了直接销售花椒外,杨洪军还开发了一系列产品:花椒籽填充的枕头、花椒刺为原料的足浴包、花椒叶填充的香囊……下一步他还要研究花椒枝条“变废为宝”的工艺,让花椒“浑身是宝”。

  “把产业做大,让我们顺河村的老百姓都致富奔小康。”杨洪军说,这是他返乡创业的初心,也是一直以来的动力。如今,6000多亩的青花椒基地让以往的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顺河村的村民们彻底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子,大家都干劲十足。(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