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平武:扛起“源头责任”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21年07月21日 19: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1日电 (王怡欢  苏东华  胡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面临工作基础薄弱、村庄布局分散、维护管理乏力等实际困难。绵阳市平武县作为涪江源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何扎实推进?近日探访平武境内沿江两岸的乡村发现,该县通过补齐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改善,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虎牙藏族乡自然景观。 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虎牙藏族乡自然景观。 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平武县城出发,经过30多分钟的路程,来到大山深处阔达藏族乡旧庄村。放眼望去,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青山如黛,江水碧绿,宛如世外桃源。

  旧庄村每家农户家门口,都有两条塑料管直通到草坪的化粪池和沉淀池,蚊虫很少。该村采用“无动力化粪池+沉淀收集池+资源化利用”方式处理污水,黑水与灰水分开收集,黑水排入化粪池。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物及悬浮物得到降解后用于小花园、小果园、农田、林地消纳、农作物施肥、果蔬种植等;灰水排入沉淀收集池,杂质和残渣沉淀过滤后用于小花园、小果园、农田、林地消纳、农作物施肥、果蔬种植等。

美丽乡村新画卷。 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乡村新画卷。 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生活污水整治之前,农户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随意倾倒,致使污水横流,蚊虫很多。”66岁的村民张光书说,农户污水治理后,村里打了个“翻身仗”,成为“绿富美”的村庄。

  “旧庄村地处高山河谷地带,平均海拔1000余米,全村农户分布于涪江上游河道两边,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所在区域。”阔达藏族乡副乡长唐剑南介绍,旧庄村还是平武县“四改两建”示范试点村,早在2018年,该村已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中的黑水已经得到有效收集并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激发村民主体活力,扎实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从旧庄村沿涪江逆流而上,进入虎牙藏族乡境内。涪江一级支流虎牙河贯穿全境,河两岸风景如画,河水清澈见底,没有白色垃圾,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春风沉醉,令人心旷神怡。一路上,还有保洁员对河岸保洁。“我们处在涪江上游,为了让下游能用上干净水,我们从不在虎牙河边乱扔垃圾,就连洗衣服都在家里洗。”平武县虎牙藏族乡高山堡村村民陈先生说,虎牙河两岸的乡镇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严禁在河里挖沙、养鱼,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为了保护环境,村社还建立了垃圾池。

清澈见底的虎牙河。 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清澈见底的虎牙河。 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通过我们多年的宣传,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绵阳市平武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武对涪江平武段地表水每5天监测一次,水质达到一类国标。同时,加大了农村面源污染规范和整治力度,减少农村生活废水、垃圾和化肥、农药等对土壤和水质造成的污染,使废水、粪便进入农户沼气池里,防止对饮水水源的污染和破坏。下一步,平武县将继续认真落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着力抓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促进河湖修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