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相如故里成为游客追捧的“诗和远方”
2021年09月01日 13: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日电 (汪泽民)8月26日,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公示,蓬安县名列其中。成功入选的背后,是蓬安儿女多年的付出与努力。近年来,蓬安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稳步迈向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以文塑旅相如故城开门迎客

  4月30日,历时3年多修复与重建的相如故城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向八方游客展露容颜。游客走进相如故城,既可领略“凤求凰”的传奇爱情,又可游览汉赋博览园,还可感受“三年跨越千年”重建故城的奋斗故事。

  “旅游看的是文化,现在的游客更加倾向于深度体验旅。”蓬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相如故城保留了古代相如县的传统格局,汉风古韵之城,相如文化博览园全国唯一,5条历史文化街区、50座特色古院落、100家微型博物馆异彩纷呈。

  “历史建筑加文化演绎的组合,既能解决游览空间和场所的问题,还能让游客有得逛有得看。”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蓬安投资20多亿元实施相如故城保护开发“一号工程”,坚持文化为魂、山水为基、旅游为核,擦亮相如故城这张金字招牌,着力将相如故城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文旅度假胜地”,让相如故城成为蓬安以文塑旅的重要平台。

周子古镇舞水龙。刘永红 摄
周子古镇舞水龙。刘永红 摄

  蓬安文化底蕴深厚,在打造相如故城的同时,还用好用活历史文化资源。周子古镇提档升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工号子,2019年入选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相如街道依托特色民间文化艺术———“龙舞表演”,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如今,蓬安有长卿祠等40处文保单位,有水龙舞等50个非遗项目,有《相如长歌》等三部大型歌舞剧,有蜀派古琴等上百种文创产品,“中华辞赋大赛”等23类文旅活动及研学基地。

  以旅彰文铸就蓬安文化之魂

  因仰慕司马相如,以一篇《爱莲说》名垂千古的周敦颐不远千里来到蓬安,朝拜相如,并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这位理学大师,将当年讲学的舟口镇,更名为周子古镇。

  在保护开发周子古镇过程中,坚持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融合周子古镇人文、生态资源和现代旅游服务精髓,做好景区修缮保护工作,着力体现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独有的历史文化。同时,整合周边资源,协同开发建设周子古镇景区。

蓬安百牛渡江。刘永红 摄
蓬安百牛渡江。刘永红 摄

  沿周子古镇北行,龙角山下,是为纪念画圣吴道子而修建的画圣广场,其间塑有肩宽30米、头高15米的吴道子头像,临江处,修建了画江楼。吴道子曾在此挥毫泼墨,写意嘉陵江三百里风光,盛赞“最美在蓬安”。

  顺着嘉陵江次第拾遗,犹如“人在画中游”:江水之中,日月二岛相互守望,2000亩江心牧场自然天成,入选“四川最美草地景观”,从春到秋,牛群日出登岛、日落归栏,震撼上演“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沿江两岸,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景区,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深南海国家水利风景区等5块国字招牌熠熠生辉。

  千里嘉陵江将她最柔美的身段留在蓬安的同时,也孕育了蓬安相如文化、爱情文化、嘉陵江民俗文化三大文化品牌。无论是嘉陵第一桑梓景区里的挂牌“爱情树”,还是相如大道、抚琴路、文君路等城市街道和相如饭店、文君酒楼等酒店餐厅命名……蓬安处处有着浓厚的相如文化氛围。

  “耕、桑、渔历来是嘉陵江流域民俗和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至今‘活’在相如故里。”蓬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蓬安拥有船工号子、蚌舞、水龙草龙舞、婚嫁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该县编演的大型民俗歌舞剧《蜀红》,都成为了嘉陵江流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除此之外,蓬安还按照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深入挖掘汉赋文化、农耕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与现有自然景观融合,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铸就蓬安文化之魂。

  文旅融合深度挖掘特色资源

  有人说蓬安文旅发展的现状是“遍地珠宝,但缺银线;满天星斗,唯缺明月”,而文旅融合发展就是让蓬安文旅资源串珠成线的银线与明月。

  “文旅融合决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否则很难突破陈旧的藩篱,取得实质性的跨越。”蓬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蓬安将以“文化+旅游”模式,在文旅深度融合中,为文化增添活力,为旅游厚植内涵,带领游客共赴“诗和远方”。

  近年来,蓬安县通过景区景点的有机整合、旅游线路的科学设置,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科学策划两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蓬安流连忘返。

  同时,以“一江(嘉陵江)、一城(相如故城)、一人(司马相如)”为核心,深度挖掘特色资源,整合串联景区景点,规划了4条烙有蓬安印记的县内旅游环线。

  四条县内旅游环线将散落的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但要让诗意和远方牵手,还离不开便捷的交通网络。

  为此,蓬安坚持以路为载,实施融入全省蜀道—嘉陵江旅游线、成渝西旅游环线、广安—蓬安—仪陇红色旅游线、南充历史名城·三国文化旅游线“四条县外旅游环线”工程,为游客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形成蓬安文旅资源串珠成线的聚合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