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0日电 成都博物馆10日透露,“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将于9月17日在成都博物馆开展,将持续至12月13日。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本次展览汇集了国内多个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涵盖300余件(套)展品,包括殷墟甲骨、马王堆帛书、天回医简、何家村窖藏、敦煌遗书等珍贵文物。
据介绍,本次特展将展出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有关医疗与养生的珍贵帛书《五十二病方》帛书。作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马王堆汉墓完整呈现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五十二病方》帛书将展示当时的人们如何依靠食疗让自己四肢康健,通过经络诊断病情,采用用方剂、针灸祛除病患。

本次特展还将展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天回医简和成都博物馆收藏的经穴漆人,呈现2200年前秦汉之际的医疗发展水平。继马王堆医书之后,在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和经穴漆人翻开了中国医学史新的一页。天回医简是中国目前一次性出土医学竹简数量最多的考古发现。此发现打通了汉代医学传承的一大关键环节:扁鹊经脉医学由齐入蜀,对中国医学作出过重要贡献。

与天回医简同时发现的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年代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这尊仅14厘米高的“小人偶”,一直被珍藏、展示在成都博物馆二层的“花重锦官城”展厅内。若将天回医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与经穴漆人放在一处,它们将像医学教授的教材和教具那样,更加立体、形象地解决教学和实践问题。
在本次展览上,观众还将看到素面提梁银罐、盛装“红光丹砂”的银药盒以及《食疗本草》《金匮玉函经》《玄感脉经》等10余件珍贵医药文献写本复制件。
除了汇聚众多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本次展览还展出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情趣的文物:包山楚简用十二枚医简,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疾病的无奈;中山靖王墓中的长流银匜设计巧妙,可以撬开患者紧闭的口唇以灌服汤药;吐鲁番火焰山下,一个人为了重新行走而用杨树做了世界最早的假肢;而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医方抄本中,观众将看到国内罕见的西夏文医学材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