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3日电 (张平 漆楚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一个个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一张张洋溢于心的幸福笑脸.....9月上旬,漫步在达州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田园风光画卷。

2020年,宣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6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3元……先后3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4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被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县。

五年来,宣汉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面对“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脱贫重任,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紧盯目标、全力冲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2014年,宣汉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20.58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是当时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然而,宣汉的贫困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山区——巴山大峡谷片区,是全县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的地区,也是全县乃至川渝陕结合部生态最美丽的地方,辖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9.1万人。如何破解这“美丽的贫困”?2015年3月,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集全县之力,倾力打造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31个月,于2018年8月28日竣工,正式开园迎客。
如今的巴山大峡谷,雄关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昔日土坨坨、今朝香饽饽……曾经全县最差最穷的地方嬗变成全县最富最美的地方,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成为全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最多的文旅扶贫景区,直接带动102个贫困村、9万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辐射带动包括重庆、陕西周边25个乡镇、50余万人增收致富。
坚持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攻坚拔寨、背水一战,2.6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脱贫一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92.5亿元,“广厦行动”创新实施、文旅扶贫成效显著、群众收入大幅增长,211个贫困村退出、20.58万贫困人口脱贫,顺利实现“整县摘帽”,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县”,取得了从全省“贫困人口最多”到“减贫人口最多”的历史性成就。
近年来,宣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宣汉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抓手,以运动康养为主题,发展集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及避暑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五马林场森林运动康养度假区,力争实现“林区向景区、青山向金山”的华丽转身。目前,游客年流量达10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经营收入800余万元。
工业经济提速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铜基新材料、航达钢铁等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微玻纤新材料集群成势、锂钾综合开发强力推进,被纳入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名单;普光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巴山大峡谷景区精彩呈现,全县游客接待人数成倍增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首批“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商贸物流园建成运营,消费市场活力迸发,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牛、药、果、茶、菌”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蜀宣花牛+优质牧草”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粮食持续扩面增产,3次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4.7∶46.2∶29.1优化为19.8∶39.8∶40.4,促进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战略性调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