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古蔺:鱼稻共生 粮渔双收
2021年09月14日 15: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稻田丰收。钟旭娟 摄
稻田丰收。钟旭娟 摄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4日电 (钟旭娟 姚茂璇)初秋时节,走进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民乐村鱼稻共生种养基地,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以前谷子才卖1块多钱1斤,现在直接翻了一倍!”“我们只需要把水稻种好、鱼养好,村集体公司就会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观文镇民乐村“鱼稻共生”种养基地旁,当地村民喜笑颜开地交谈着。

  只有持续激活“生态潜力”、叠加释放“生态红利”,才能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采用鱼稻共生技术种养出来的大米和鱼,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出来就是生态米、稻花鱼。”观文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马学强自信地介绍。

  观文镇民乐村鱼稻共生项目,让水稻提质,水产增收,达到了“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的目的。这种模式利用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关系,实现了化肥农药零投放,也成为了其先天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产的稻谷售价是普通稻谷的2倍左右。

  随着鱼稻共生种养技术的成熟,2018年开始,观文镇民乐村鱼稻共生产业面积从30亩,迅速发展为了100余亩,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斤。同时,民乐村迅速成立乌邦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认种+认养+包收”模式,既保证了水稻和鱼的品质,也确保了农户的收益,实现了各方共赢。

  水绿山青生态好,人勤景美引客来。近年来,古蔺县观文镇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脆红李、中药材、蔬菜等绿色农业经济,不断推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产业基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