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汶川:四大举措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档升级
2022年04月22日 16: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2日电(杨永莉)按照“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出发点,通过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以“家国爱”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抓手,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让汶川思想引领有了新平台,社会治理有了新突破、精神文明有了新提升、凝聚群众有了新方法、生产生活有了新进步。

  整合资源全覆盖 建设文明实践阵地联盟

  摸清各镇村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融合农家书屋、党群活动中心、文化院坝等现有资源,以抓融合为突破口,打造以“家国爱”为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阵地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中心——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逐步提升整改2019年已建站所,加强与学校、企业、县级部门合作,建立N个实践窗口,建立起了中心、站、所、窗口,“3+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阵地联盟,打通了联系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在乡镇、村、学校全覆盖。

  同频共振  线上线下搭建文明实践新平台

  依托“1个中心+9个所+83个站+N个文明实践窗口”的3+N文明实践阵地联盟,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作用。打造“无忧时间银行”,创新开发“无忧时间银行”小程序,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形成“阵地联动、平台联网、资源联合”的创新机制,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目前,全县有12000余人实名登记注册志愿者,3790余人加入“汶川·无忧时间银行”,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12个,开展志愿服务43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者7000余人次,累讲时长28952小时。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实现纵横联合互动,让供需更加精准,通过纵横联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做实服务群众、关心群众志愿报务工作,通过“无忧时间银行”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助力新时代社会文明实践新风尚。

  “四风工程”助力文明实践在阳光里谱春曲

  以共建“无忧志愿之城”,共享“无忧志愿之治”为目标,实施“文明四风”工程,文明实践活动在阳光里谱写春曲。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清廉家风”等家风“亮、晒、比”活动,“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的风尚悄然兴起,着力培育淳善家风;从学风、教风、校风入手,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着力塑造良好校风;开展环境美容师、文明商者等道德模范评选,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以互动和良性竞争促进社会民风转变,着力形成和谐民风;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政风建设突破口,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着力养成清廉政风。通过实施“文明四风”实践工程有力推动社会基层治理汶川新突破,文明实践活动在在阳光汶川里谱写下春曲。

  走心走实家国情怀  点燃文明实践新引擎

  围绕新时代育新人的要求,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凸显阵地功能作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为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实施党员志愿队亲民化育人行动,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劳模等优秀党员,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宣教工作,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搭建好党委政府与群众心贴心交流的平台。实施“培育行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结合四川好人、身边先进榜样等评选活动,通过优秀事迹宣讲、最美故事分享等形式,激发群众家国情怀,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优秀青年参加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努力破除乡村陈规陋习。以家国情怀点燃文明实践新引擎,通过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家国之爱”打造群众心中的“爱立方”。

  通过四举措让汶川新时代文明实践提档升级,并拼发出蓬勃力量。走在汶川大地上,让人处处能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拼发出来的思想引领的力量、群众创新创造的力量、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力量、家国爱的精神信仰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