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9日电(吴平华 韩卫 )实践法治宣传,他披星戴月,永不止步;创新普法机制,他敢为人先,勇争第一;探索法治理论,他潜心钻研,奋笔著书;弘扬法治文化,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呕心法治建设,他奔走呼吁,负重前行。他就是曾获得珙县十佳政法标兵、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首席人民调解员、四川省十佳政法干警、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荣获过三等功的珙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股长兰长秋。
法治宣传阵地上的老战士
扎根基层二十余年,法治宣传是他每天的工作,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一名默默坚守在基层法治宣传阵地上的老战士,无论是走进机关、企业、学校,还是走山区、到田边,他总是走在法治宣传的最前线。
他曾先后担任司法所所长、珙县巾帼维权律师服务团的团长、珙县县委党校特聘法治讲座教师,参与法治讲座100余场,听众超过8000余人次,无偿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他专业的法律知识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通俗生动的授课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法治宣传工作过程中,兰长秋勇担当、擅创新。2014年,他以“花海法韵”为主题创新法律进景区的法治宣传形式,将法治宣传描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年,他在珙县金沙村创建全国第一个法治文化农家乐——“法缘地”农家乐。2020年,在他的提议和努力下,珙县司法局成功创刊全国第一个公共法律服务杂志——《珙县公共法律服务》,为法治工作搭建了专业化的平台。
法治理论探索道路上的“苦行僧”
兰长秋不断总结法治经验,苦苦探索法治理论。他说,普法姓“普”,法治要更好地服务普通老百姓。为此,他用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三字经、对联等形式编写法治宣传标语,为了激发广大群众的学法兴趣,他借助《西游记》故事,编写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神话普法小说《法说西游》。他说,要让“高冷”的法律接地气、有温度。
他将《民法典》编写成七字歌,用顺口溜的形式让《民法典》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他说,普法要从娃娃抓起。他特地为学生编写《小故事大法理》《学成语悟法理》等校园普法书籍,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说,普法要为时而作,为事而做。为此,他编写《梦归调解》《调言解语》《人民调解概论》《人民调解实务》等法律业务书,不但宣传人民调解法而且指导运用人民调解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他又及时编写《民法学基础》,普及和宣传《民法典》。截至目前,他先后撰写法治理论文章10余篇,编写法治书籍十多本,近200万字。
弘扬法治文化的排头兵
兰长秋同志说,法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法治文化。他编写的《农家法趣》贴近生活,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文化气息,以快板的形式广为传唱;他创作的《法润叙府“典”亮戎城》法治宣传标语,被宜宾市依法治市办采用;他创作的《卜算子·调解》《沁园春·法》《残》《错序》等系列法治诗词、法治微小说,将文学与普法有机地融合,开创法治文学;他提倡法治文化公众参与共享,指导举办珙县“崇尚法典精神建设幸福家庭”普法微视频大赛,点击人数达50万,普法效果显著。
为了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系统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真正提高法律素质,他致力在基层创办“公益性、专业性、普惠性、实效性、长期性、针对性”的法律专业培训学校。兰长秋主动撰写建校草案、编写学校培训教材、组建专业培训团队,在他不断地努力下,“珙县法治大学”已经初具模型。他说,无论成败,他都会努力走下去。
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兰长秋同志在普法的天空倾注了无限的热情,也收获了无尽的快乐。昨日长风千尺浪,他淡然一笑;前路秋山又几重,他继续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