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0日电 (王超明 任小冷 杨桃)“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泸州市纳溪区以“两突破一提升”为引领,以打造美丽生态“旅游路”、便民服务“智慧路”、乡村振兴“产业路”为抓手,打响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走出一条交通路网“高速度”和全域旅游“高质量”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42公里,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织密交通路网开辟全域旅游“康庄大道

“将规划建设项目与现有的G76厦蓉高速、G93成渝环线高速、G321、G246等国省干线相结合,打造外联内通陆路交通路网,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纳溪区为高质量建设农村公路规划了美丽蓝图。
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纳溪区有着清晰的布局。纳溪区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绿色、路景交融、融产入路”思路,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美丽生态“旅游路”、“四好”农村公路、现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等农村公路工作,形成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综合发展和“农村公路+全域旅游”“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电商物流”等融合发展新格局。
纳溪区按照“提速、提能、提效”的新发展理念,制定《纳溪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纳溪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区、镇、村三级公路管理制度和路产路权保护制度,6座渡改桥建成投用,新改建农村公路373公里、安保工程79公里,G546(纳溪至赤水)公路建成通车,G93纳溪新城互通、河东长江大桥、丝厂大桥河西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纳溪区深入推进“交通+旅游”“交通+农业”等“交通+N”战略,围绕纳溪茶、竹、酒、乡村旅游、特色经果等重点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美丽乡村路、旅游路、竹产业路。目前,全区13个镇街、127个行政村全部通畅水泥路,农村公路连通35个特色产业基地,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不仅带火全域旅游,还促进特早茶、护国柚、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
“半小时公交圈”全域旅游方兴未艾

“从纳溪坐农村客运车辆到梅岭村特早茶基地,下午又坐农村客运车辆返回。”6月5日清晨,市民李红霞邀约朋友前往梅岭村特早茶基地旅游。车上,她感慨地说,多亏通了农村客运,不然想到梅岭村特早茶基地旅游很困难。“护国镇统筹资金完善通组乡村公路设施,协调纳溪区荣力客运公司将纳溪开往凤凰湖村的客车延伸至梅岭村绍坝场,开通梅岭村绍坝场至护国镇大洲驿公交车,不仅方便市民群众前来旅游,还让村民出门办事更方便。”护国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微微的风,仍飘着花香依旧,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的遨游,我的家,在那溪那山那边,蓝蓝的天……”6月7日,花田酒地人头攒动,景观音响不时飘出《那溪那山》歌曲,为乘坐公交车前来赏花的游客诠释着山水田园的情愫。
“从纳溪城区乘坐公交车,只需30分钟便可以到达花田酒地,安全又便捷。”市民李明说。花田酒地作为纳溪区“全域旅游”核心景点之一,凭借千亩特色花海、玻璃栈道、高空索道等景点打造,知名度的不断飙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产业连年“井喷”。
目前,纳溪区开行公交线路36条,投入公交车272台;开行农村客运线路33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81辆;设置城市公交车站106个,客运招呼站386个,目前实现城区公交全覆盖,所有乡镇均通公交,所有建制村通客运。
随着公交路网越织越密,还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平时每天有4-6桌客人,节假日和周末更多,自家饲养的土鸡土鸭,成本少,利润可观。”花田酒地景区农家乐老板黄太琼说。
如今的纳溪,“吃旅游饭、赚旅游钱”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全区旅游从业人员占当地从业人员15%,帮助近3万人脱贫解困,景区周边群众年均收入近3万元。全区已建成A级景区7个,旅游收入较2012年增长680%,接待游客量较2012年增长354%,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先后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