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6日电 (刘刚 严坤 罗芝家)“富顺二中学生易小峰,近日收到了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连续两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富顺教育越变越好了!”7月26日,自贡市富顺县教体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段时间以来,普通老百姓频频为富顺教育点赞。

近年来,富顺县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鼎兴之路”和自贡市“盐都未来工程”的总体部署,采取“五个坚持”的措施,大力推进“四川教育强县”战略顺利实施。

富顺县将建设“四川教育强县”列入“十四五”时期“两县两区一城”战略目标,并作为落实“盐都未来工程”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一部三专班”推进体系(即1个专项指挥部和要素保障、项目推进、改革攻坚3个专班),将“教育强县”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县级部门、镇乡(街道)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研究制定《推进“盐都未来工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四川教育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
同时,富顺县四家班子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及时解决教育发展遇到的重大难题;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坚持教育资金优先保障;编制、人社部门坚持“每年一核、缺编必补”和“岗位指标统筹使用、向农村倾斜”;自规、住建部门强化用地保障,优化项目建设流程;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镇乡(街道)也将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发展、重点保障。

富顺县建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8700万元,保障学校运转、教育质量考核、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师资队伍培训、“低职高聘”等,每年安排300万元定向实施农村教师交通补助;围绕“两项改革”,逐步撤并农村薄弱小规模学校,不断提升教育集约化水平和办学效益;组建“四型”教育集团30个,推动资源共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实施“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富顺实验区学生体质提升工程,狠抓“全·优”体育,建立“学校+基地”“学校+企业”“学校+协会”等多种培养模式夯实后备人才,打造优质体育品牌;实施名校长“领航·启航”计划、班主任“领雁·新秀”计划、“薪火工程”和“青蓝工程”等;以创建“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全省仅9个区县,自贡市唯一)为契机,组建评价改革专班,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长期以来,富顺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力求教育民生落地落实见效。开通城区“校园直通车”、乡村“爱心专车”,让“车站”进校园,从“校门口”直通“家门口”;成立富顺县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专班,实行“四有五覆盖”联防联控,编制防溺水“一读本一画册”,守护学生生命安全,溺亡学生人数同比下降80%;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政府统筹、部门履职,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5个;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项目试点,新建县级、学区级心理辅导中心18个。挂牌成立县级“家长学校”,遴选培养家庭教育“种子”教师150名,定期开展“智慧父母大讲堂”巡讲,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据介绍,近两年来,富顺在教育体育发展方面取得了的显著成绩:“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四川省老年太极拳(剑)之乡”……这是随着“盐都未来工程”和富顺“教育强县”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富顺教育各方面得以持续高效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富顺教育将致力做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加快实施城区教育“212”计划和乡村教育“313”计划,提升教育集约化水平;推进“双减双规范”和“五项管理”落地落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不断释放内部改革效能,创新特级教师、教育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引、留、培、用”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3+N”计划,引领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培塑一批成渝地区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品牌,全力推进建设“四川教育强县”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