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沙玛晓金)位于四川峨边县大堡镇较场村的农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温度适宜、空气湿润、光线充足的鸭棚内,一只只体态丰腴的鸭子不时拍打着翅膀,相互打闹,鸭叫声清脆悦耳、此起彼伏。

峨边县农祥养殖专业合作社总投入1300万元,采用全封闭式恒温自动化养殖、标准数字化控制管理,棚内饲料转化率、肉鸭品质以及生产率大幅提高,旱鸭年出栏量达50万只,年收益达1700万元。
“2019年脱贫攻坚期间,我们到大堡镇较场村投资旱鸭养殖,投资规模四个棚,采取封闭式养殖,解决附近11名人员的就业问题,其中5人是脱贫户,每人每年的务工收入达到4.6万元。”峨边县农祥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燕军介绍道。

据了解,大堡镇较场村、原茶丰村等5个村还整合了产业发展资金和产业周转基金290万入股该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24万,确保集体经济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旱鸭养殖项目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稳定可观的收入,该专业合作社投产后,每年土地流转、务工费用支出达45万元左右。
玛赫学山、邛莫达沙通过在合作社务工,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玛赫学山表示:“在这里干一个月3000多元,一年4万多元,离家又近不用出去务工了,家里什么事情都可以照顾到,生活越来越好了。”
“下一步,大堡镇将持续拼经济、抓发展,积极动员该合作社带动群众代养旱鸭,在助力乡村振兴路上贡献基地作用。”大堡镇人大主席刘林甲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养殖场计划正在进行二期建设,下一步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领、帮扶周边的农户加入养鸭产业中,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促农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