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5日电(吴平华)一个案件迟迟不判、进度不明,化解纠纷,谁不想快一点?简阳法院推行“立案标准化+治理全域化+庭审优质化”,叠满诉讼提速,民商事案件平均在院审理天数36.28天,同比下降20.44%,位居成都市法院第一名。
2022年,简阳法院“和立方”审判综合大楼正式启用。方法更新:引入DMAIC模型,推进立案标准化改革,明确操作标准,核定办理时长,从立案审查到诉讼费用核算,4个节点20项具体活动全部实现规范化自运行,一次性立案成功率达98.1%。
技术加持,全面推行诉讼材料电子化,使用OCR智能识别系统,立案信息一键回填功能,立案用时缩短至3—5分钟。
为提高群众办事体验,简阳法院还在立案大厅打造诉讼服务“适·享”空间,在办事的同时享受一场与司法的邂逅,难道不香吗?
辖区面积广、群众居住散与司法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让诉讼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简阳法院创新打造“十分钟诉源治理生态圈”,将司法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等微观单位延伸,增强群众“幸福感”。
织密诉讼服务圈,立足简阳市情和群众需求,搭建起以“诉讼服务中心为核心、7个人民法庭为主干、14个镇(街道)诉讼服务点为支撑、73个社区自助服务终端为延伸、605个村司法联络员为末梢”的五级诉讼服务网络,近距离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诉讼服务千余次。
建强解纷朋友圈,针对劳动争议、商品房买卖、物业服务等纠纷易发多发的实际,简阳法院与司法局、人社局、住建局、射洪坝街道等单位签署《简阳市深化两个“一站式”合作备忘录》,充实特邀调解员力量,推广在线调解平台,诉前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48件,同比上升49.33%。
创新治理生态圈,推动简阳市构建起“简阳市、镇(街道)、村(社区)、集中居住点(小区)”的乡村振兴诉源治理体系,以诉源治理实质化唱响郊区新城的乡村表达。
规范庭前会议,庭审效率UP+1。制定《庭审标准规范指引》和《庭前会议一览表》,明确事实真伪不明、法律构成错综复杂等5类适用对象,固定诉辩请求、回避事项等5项解决内容,为法官开庭提供有力办案技术支撑,一次性开庭成功率93.8%,同比上升15.6%。
提升庭审能力,庭审效率UP+1。邀请专家开展庭审技能专题讲座4次,与律协共同开展“金绛工坊”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十佳庭审”评选活动,平均庭审时间36分钟,同比缩短14分钟。
更快、更经济是群众对司法的期待与要求。
简阳法院将持续回应群众对司法效率的要求,从诉讼流程的每一个节点做起,从节约诉讼环节的每一分钟做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