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内江:文明实践助力防灾减灾
2022年08月26日 11: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6日电 (姜晓凤)近日,威远县婆城有爱志愿者协会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对威远县城区的一线环卫工人开展送清凉慰问活动。

资中县太平镇庆荣村新时代志愿服务站党员志愿者为群众送水。内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资中县太平镇庆荣村新时代志愿服务站党员志愿者为群众送水。内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顶竹编遮阳帽,一个防暑降温药品礼包,一句叮嘱与感谢,是这场为环卫工人送清凉慰问活动的主要内容。当天,户外最高温度在41℃以上,环卫工人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志愿者们分成五个小组,走街串巷为环卫工人送上清凉礼包,感谢他们为城市的辛苦付出。

  据了解,本次慰问活动累计为200名环卫工人赠送清凉礼包,价值人民币3000余元,由协会爱心捐款购买。

  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付英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激发更多市民尊重环卫工人、关爱基层群体,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城市环境,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下一步,志愿团队将继续关心高温中的一线人员,为他们送去社会的关心和关爱。

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开展森林防火逃生演练。内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开展森林防火逃生演练。内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威远县婆城有爱志愿者协会为环卫工人送清凉慰问活动,仅是内江市“内江志愿防灾减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7月以来,内江持续高温晴热少雨天气,使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志愿者参与到防灾减灾行动中来,内江市启动开展了“内江志愿防灾减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在“内江志愿防灾减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防火知识宣传、抗旱保苗助困、地质灾害排查、防汛疏浚抢险、防灾减灾科普五个方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齐心协力防灾减灾。

  我们可以看到,高温炎热天气下,一个个动人的防灾减灾志愿服务活动场景出现在甜城的各个角落。

  8月15日,资中县双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政府专职消防队组织消防车为状元村村民送去干净卫生的饮用水,缓解当地村民用水的燃眉之急。

  8月17日以来,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退役军人应急志愿服务队”夜以继日开展抗旱情保供水行动,以“换驾不换车”模式,为黄家、界市、龙市、双凤等镇送去生命之水。截至目前,已累计送水82车、330余吨,解决了1902户5696名群众和7户牲畜养殖大户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

  8月19日,市中区吕祖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在沱江河道开展巡河活动,查看沱江河水质情况、环境卫生、沿岸水生态及“河长制”公示牌设置,劝导垂钓市民,提升居民群众爱河护河及防汛意识,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8月20日,威远县东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志愿服务“帮帮”队,帮助菜子湾村因疫情管控无劳动力的村民抢收稻谷。

  8月21日凌晨,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村民小组长、学生志愿者帮助当地农户抽水灌溉,确保农作物保苗保收。

  8月24日,内江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直奔旱情较为严重的靖民镇三山村6组、青冈社区16组,利用消防车为村民运水、储水、浇水,靖民镇新时代文明实战所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8月24日,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区行政审批局、爱心企业到楠桥村、白马园区开展“夏季送清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

  一幕幕,都是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发挥作用,服务百姓民生、守护一方平安、促进地方发展的生动再现。通过志愿者的行动,甜城的文明进一步散播至乡间田野,文明的温情进一步浸润群众心田。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电力、消防、农技、气象、科协等抗旱指导帮扶志愿服务队2000余支,出动人员14万人次;开展森林防灭火、居家消防安全巡查和知识普及活动2万场次;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抢险志愿队伍1200余支,参与防汛疏浚抢险和地质灾害排查监测活动;开展防灾减灾志愿“微宣讲”和科普宣传活动3000余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