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着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专精特新”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土壤
2022年09月02日 14: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日电   近年来,成都着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成都强链补链的生力军,已在基础设施、政策方面获得众多政府扶持,收获良好的发展土壤。

  当前,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特色之一,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下,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8月,天眼查研究院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对全国主要城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规模实力进行排序。报告显示,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其专利数量大于600项的比例更高。其中,成都是创新力强、企业专利数量最多的新一线城市代表。

  致同全国审计服务线管理合伙人、全国证券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郑建彪接受采访时表示:“川渝目前已形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聚集优势,未来有望以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优秀资源、资本进入经济圈。不过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一个较大的误区是盲目以个体力量构建产业链。很多企业仅专注于细分领域、作为他人产业链价值贡献的一部分存在,若真正发展起来,就足以成就行业的‘小巨人’,甚至形成明星标杆企业效应带动整个板块的发展,为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带来人才、资源等诸多发展红利。”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专精特新”成为重要会议中的热词,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郑建彪表示:“资本市场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设有较明确的指标,包括研发和收入等。随着注册制下创业板、科创板的稳定运行以及北交所的开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基本完善,大大降低了‘专精特新’企业寻求发行上市时的局限性。比如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周期平均长达12年,期间没有收入,这样的财务指标是无法通过主板审核的。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架构下,‘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更多地依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选择要切入的资本市场和未来赛道。”

  尽管政府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给予大量政策支持,郑建彪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中上市的占比仍不高,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超过4700家,但目前在A股上市的仅400余家,且市值集中在100亿元以下。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未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将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目的地,助推A股市场持续扩容。

  谈及“专精特新”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难点,致同咨询企业并购与融资业务主管合伙人武建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必须达到一些标准,符合广义认可。如成都“专精特新”评价指标就包含专业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四类十五个指标,而证监会也设有明确的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企业自认为的“专精特新”可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精特新”,无法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其次,“专精特新”企业须判断自身是否适合上市。资本投资需经历募、投、管、退的全流程,最终都会退出以获得利益。“专精特新”企业都希望将上市当作最后的出路,但从全球主流的资本市场来看,并购是资本的主要退出方式,企业创始人需要正视是否接受被并购,如果不能,那并不适合上市,否则上市融资后面临的就不再是资金的挑战,而是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在自我心理上的挑战。

  再次,“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存在较大的资源错配问题。企业融资后的重点是资金如何分配和使用。若创始团队希望在较长时期内持续投入研发,以强化企业发展动力,但资本却希望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以求退出,这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因此,企业融资过程中须做好资源的正确匹配,在时间节点、资金类别上均做好战略规划,否则今天的成功就是明天失败的源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