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拼经济稳增长:总投资238亿元 成都青羊签约34个项目
2022年09月28日 11: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8日电(吴平华 吴茜)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党代会精神,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稳增长”,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力加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7日,由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主办的“拼经济抓项目稳增长—成都市青羊区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揭牌仪式”在成都青羊总部经济基地举行。

签约仪式现场。青羊融媒 供图
签约仪式现场。青羊融媒 供图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彦夫,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总工程师曹坤,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赵民、副所长孙绍山,成都市委军民融合办专职副主任黄剑,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机关党委书记刘静,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书记何勋,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副书记、区长冯胜,以及青羊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四川省文化投资集团、成都产业投资集团、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中铁信托等百余家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

  今年,在高温限电和疫情防控等多重困难挑战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青羊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以“拼”的态势、常抓不懈的韧劲、咬住项目不松劲的定力狠抓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加速集聚,主导产业能级提升,全面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冯胜区长在致辞中表示,青羊区聚焦建设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和“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三个做优做强”和“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围绕“三服务三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开展企业走访服务、项目攻坚大会战和招商引智大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航空航天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青羊区携手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秉持“共建、共治、共享”思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开放融合”的创新发展体系,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凝聚合力,形成“区政府+链主企业+管委会+平台公司”的“城市合伙人”模式,共建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以下简称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活动现场,成都市、青羊区与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领导共同为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揭牌。

  相关领导嘉宾调研参观完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后,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赵民在活动现场详细介绍了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的组建及功能定位,并在致辞中表示将携手青羊共同推动航空产业创新协同,实现航空产业提档升级,共建“航空新城”。

  据了解,此次揭牌的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定位为引领全国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军民融合重大创新性功能性平台,培育重点航空领域研发企业发展加速器,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航空科技研发设计策源地,世界前沿、国家急需、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核心承载地。

  “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将致力于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全力推动航空企业发展壮大,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高端源头技术供给,在支撑全区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创新驱动和战略引领作用。”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现有载体空间总面积3.5万平方米,首期投资达2.5亿元。我们计划到今年底,新引进培育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及研发创新主体27家;到2025年底,新引进培育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60家;在2027年力争培育上市企业3家。”

  揭牌仪式后,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瑞风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雷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正式签订项目入驻协议。

  据悉,为全力推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青羊区先后出台《青羊区加快引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和强基提能若干政策》《青羊区关于促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强基提能若干政策》。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要素保障,还量身打造《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成都市青羊区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成都文商旅集合产业园、成都市青羊区数字航天艺术馆、中铁信托全国总部等共计3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及高能级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38亿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