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好医生集团: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绘就乡村幸福新画卷
2022年10月27日 16: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 (龚友国   潘安)“我(今年)种了4亩2分田,收入是4万多元,政府补贴了(我们)一斤(附子)1.5元,今年的生活也更好了。”凉山州布拖县乐安镇若普村老支书比机菲拉是该村的附子种植大户,今年喜获年度“销售冠军”。近日,在收购现场,他激动地讲述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好医生集团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点燃了“产业发展”这一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围绕富民兴村的目标,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支持下,突显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秋天是布拖附子“秋收”“秋种”的季节。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附子的采收和循环播种,到处洋溢着农忙的喜悦,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幸福新画卷。

比机菲拉(中)和村里附子种植大户。好医生集团供图
比机菲拉(中)和村里附子种植大户。好医生集团供图

  今年若普村的附子种植带头人——该村的老支书比机菲拉拿到了附子“销冠”。2022年他种植了4亩2分田的附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斤附子补贴1.5元,光种附子的年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比机菲拉说:“种植附子,就种下了若普的希望。”十年前,他家种植的附子收入达到13420元,占全年家庭农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十年来,他家靠种植中药材附子过上了好日子,在村里修建了4套砖瓦水泥房,家里配备了太阳能、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若普村全村种附子、养肉牛,村里道路越来越宽敞,彝族特色的新房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关资料显示,火灯村作为2020年脱贫攻坚以后好医生集团继续打造的“万企兴万村”样板村之一,该村170多户农民每年种植附子150亩以上,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每年都有3—5户超过4万元的种植大户。

2022年5月,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左五)在火灯村捐赠肥料农资。好医生集团供图
2022年5月,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左五)在火灯村捐赠肥料农资。好医生集团供图

  据了解,自1996年起,好医生集团就在布拖县等地发展中药材附子等种植,帮助彝族农户脱贫致富。“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减轻农民负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耿福能表示,在布拖,原始的贫困是已经看不到了,但还要加快现代化步伐,推进乡村振兴。

  近两年来,好医生集团专业队伍加强对附子的育种、种植、采摘、加工等主要环节、关键性、共性问题的技术攻关,相关技术人员对附子种植户提供良种和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在政府的补贴政策支持下,加之企业的良种提供,技术配套,以及现代化机械的推广,布拖筑起了科技成果转化新地。

  2020年后,好医生集团将精准扶贫工作组改为乡村振兴工作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激发活力、赋能科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化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多项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肯定和答复,今年两会,他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持续加强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此外,在喜德县两河口镇觉钉村,好医生集团与觉鼎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1500亩木香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22年3月共收购木香10多万斤,盈利5万多元。

  好医生集团-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的特色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厂内,从农户手中收购的近1000吨优质附子将在这里进行几十道工序的炮制加工后,成为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刨附片、炮天雄等优质中药饮片,依托企业的全产业链渠道,销售至全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现代化加工厂每年可处理附子4000吨、苦荞1000吨、其他中药材3000吨,年产值1.3亿元,利税3500万元,安置就业200人。

  自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以来,好医生集团已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产值突破2亿元,平均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品牌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