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日电 (邹义)近来,泸州市叙永县坚持法治叙永、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创新探索出一套乡镇、部门协同配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乡镇综合执法模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清单、组队伍、立机制”,重塑组织架构
“一张清单”明权责。在省市赋权指导目录范围内,将县级部门167项行政权力赋予乡镇,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管理需求和承接能力,按照“必选+自选”原则,自主选择承接事项,结合法定执法事项,形成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执法范围。
“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改革下划488名县级部门编制到乡镇,整合乡镇直属执法力量及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等派驻(出)机构执法力量,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统筹全镇执法工作,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强化派驻机构执法力量与乡镇的深度融合,实行统一办公、统一服装,派驻机构所长任执法队副队长,由综合执法队队长统筹调度,推动执法力量“聚指成拳”。实行“一网管全域”执法模式,各乡镇以村(社区)为界,划分执法网格责任区,明确执法网格员,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行执法队伍“网格作战”,建立“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由“多头管、都不管”向“一头管、管到底”转变。
“一套机制”保运行。建立镇领导牵头、执法办具体负责的“周报告、月通报、时协商、年考评”统筹协调指挥机制。即:每周汇总平台案件办结情况,提供决策参考;每月对各执法人员承办案件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分析,形成“红黑榜”,树立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按需实时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存在问题;每年把案件承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内容,同执法人员待遇挂钩。建立健全综合执法办与司法所的信息互通、协调配合机制,形成监管与执法的最大合力。
“大数据+指挥中心”,打造“最强大脑”
建立大数据中心,织密情报体系网。依托社会治理“智慧管理平台”遍布全镇大街小巷和居民房前屋后的“雪亮”工程、“天眼”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立综合执法大数据中心,健全全面精准的情报体系,实现“一屏知全域”。
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由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按照“统一平台、一体运转、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的原则,统一调度指挥全镇执法工作,24小时受理行政违法举报事项、分派行政违法线索及反馈处置结果,并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提醒督办,实现举报、分工、处理、监督、反馈等环节全闭环运行。
依托综合行政执法指挥管理数字平台,从普通的人工执法到“大数据”智慧化取证,“扁平化”点对点式直接派发指令,极大减少指挥环节和执法层级,节约了行政成本,有力提升综合行政执法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码上监管+掌上反馈”,激活“神经末梢”
打造综合执法智慧平台,探索数字化、职能化的监管方式,开发“移动监管平台”APP,制定商家“专属二维码”,实现“一码两端,智慧监管”。
“监管端”,执法人员通过扫码即可登陆监管平台在线提取商户基本信息,即时记录执法情况,实现“掌上移动执法”;
“公众端”,由商家主动上传商家主体责任履行情况、执法检查整改情况,群众到店扫码即可查看商户营业执照、消费评价等信息,还可在线投诉举报,极大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专业监管+全民监督”。
实行“首违不罚”,创新“柔性执法”
秉承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青山”理念,把纾困解难作为重点,多措并举稳住市场主体,助力企业稳定生产、拓展市场,积极推行“有温度的执法”助企纾困。
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行“首违不罚”,即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保护市场主体不因“小错”影响生存和发展,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刚性执法”与“柔性文明执法”有机结合,展现了基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形象,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