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四川推动文化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01日 15: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日电 (祝欢)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带,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海拔落差从7556米至188米,地质地理资源丰富、景观优美,是一部典型的地质地理教科书。

  目前,四川面临“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文旅投资空间广阔。

  新建文旅项目如火如荼

落下闳大剧院一角工人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祝欢 摄
落下闳大剧院一角工人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祝欢 摄

  近日,在岷江、府河汇流处,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博物馆项目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江口沉银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引入了考古现场‘地质分层’和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概念,将建筑与在地的环境、文化、民俗充分融合。”眉山市彭山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胡凤翔介绍道,该项目现已完成地下部分及博物馆三层建设,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可以完成竣工,争取在2024年建成投运,并和游客们见面。

  数百年来,民间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广为流传,吸引着无数人追寻神秘宝藏。据悉,彭山区将实施“遗址”提档升级行动,将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创新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推动江口明末古战场遗址和武阳故城遗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形成高等级“大遗址”矩阵。

相如故城开城(资料图)。蓬安县文广旅局供图
相如故城开城(资料图)。蓬安县文广旅局供图

  在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蓬安县,与司马相如的相关文化和事物在这里广为传颂。2021年4月底,历时3年多修复与重建的相如故城,在司马相如诞辰2200周年之际正式开城,再现西汉风采、展现时代光彩。

  除了对历史建筑、故城格局的保护开发外,蓬安还统筹推进体育中心地标建筑、景区主干道、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嘉陵江最美跑道、5D光影秀《凤求凰》等文旅体验项目、精品演艺、汉赋研学等旅游产业,蓬安的县域文旅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作为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举办地,南充市阆中市的各个文旅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从落下闳大剧院到阆苑不夜天·嘉陵江山游,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的冲刺最后的施工环节。“为迎接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我们以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各项目建设和提升,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投运。”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阆中文创研发展示中心已全面建成,全新升级的阆苑不夜天·嘉陵江山游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文旅项目更新焕发活力

仪陇县“筑梦阁”特色民宿庭院。祝欢 摄
仪陇县“筑梦阁”特色民宿庭院。祝欢 摄

  在阆中,老城市民空间拓展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原广场缺乏功能区建设,各项设施都比较老旧,改造后的鱼翅广场增加了‘鱼翅’主题铺装样式,增加功能区划分,增设休息区以及互动区。”阆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勇表示,鱼翅广场的建设正是老城市民空间拓展项目的一部分,改造后的鱼翅广场为市民增加了休憩和锻炼的场地。

  据了解,老城市民空间拓展项目对阆中古城沿江绿地、湿地和道路进行改造,串联了滕王阁广场、鱼翅广场、战备码头及周边、落下闳广场、李家坝湿地5大景观节点,进一步拓展老城区市民生活休闲空间,营造“山水相融”的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阆中古城添上了一道靓丽风景。

  古城配套设施完善、文创园周边环境提升、照明设施改造提升……不仅如此,阆中还进行了古城节点提质项目,提升和完善古城配套设施。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阆中古城提质维护工程也已全面完工,“我们希望在提升到访游客体验的同时,也向与会嘉宾全面展示阆中良好的文旅形象和发展势头。”

  不仅如此,为丰富朱德故里景区旅游业态,仪陇县从2021年开始实施总投资约3.2亿元的朱德故里景区客家民俗文化博览园基础配套设施提升项目,目前已建成投运。

  门前一方藕塘,屋后一丛竹林,屋旁一畦菜地,一派乡村田园风格……走进仪陇县“德乡慢村”精品客家民宿集群的“筑梦阁”特色民宿庭院,充满设计感的农家老屋里有着不输星级酒店的品质。不久前,“筑梦阁”特色民宿还成功荣获四川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宿。

  “项目以红色文化为背景依托,通过客家风情建筑、文化装饰、博物展陈、实景表演、饮食小吃等方式集中立体展现了仪陇特色的客家文化,为到访游客提供了全链条旅游服务。”仪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项目还与朱德故里景区旅游线路相结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补齐了景区品质住宿的短板,让景区成功实现了“过夜游”的华丽升级。

  持续推进的新建项目和项目更新是四川省持续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四川坚持把重大文旅项目作为推动全省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转型跨越的重要抓手,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文旅项目的招引促建投运工作,在广袤的天府大地上竖起了一个又一个文旅标杆项目,不仅让“游在四川”的体验得到进一步升级,也为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467个在建文旅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97.75亿元,投资完成率63.36%,超进度1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呈现出投资规模较大、新业态项目占比较高、市场投资信心较足等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坚持靠前服务,加大协调力度,指导各地做好项目招引,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加快实施、投资不断扩大,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