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天府文化云讲堂”系列活动举行
2022年11月30日 20: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0日电 (汤雁)30日,由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红星新闻网策划执行的“天府文化云讲堂”系列活动第八场来到成都望江公园,特邀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戴茹与观众一起拨动琴弦穿越千年,寻觅蜀派古琴的悠悠古韵。

  源远流长

  追寻川派古琴的历史脉络

  “古琴有着传奇的象征色彩,它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此外,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戴茹教授说,川派古琴的发展历史跨度较大,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礼记》《琴操》《孝经》《尔雅》等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伏羲斫琴、好琴的故事便是关于川派古琴最早的传说。

  早年间,新都、大邑、广汉、乐山等地汉墓曾出土过大批抚琴俑或琴乐图,蜀地各地的摩崖造像、岩画中也出现过乐舞或琴乐图,可以看出,汉代是川派古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到了清代晚期,随着曹稚云、钱绶詹、冯彤云、张孔山等琴家从江浙入川,川派古琴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有了谱本、代表曲目和代表人物,还形成了燥急奔放、气势宏伟,兼具仙意、浪漫的特征,使蜀中古琴艺术真正成为一种派系,与“虞山派”“浦城派”“燕山派”“梅庵派”“岭南派”“广陵派”“诸城派”“九嶷派”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古琴流派。

活动现场。 张成英 摄
活动现场。 张成英 摄

  介绍完川派古琴历史后,戴茹教授还着重向观众讲述了古琴的斫琴工艺。“所谓斫琴,是指集古琴的音律、美学、文学、木工、漆工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艺。”戴茹介绍,四川自古便有斫琴的天然优势。首先,诗经中说“倚梓桐漆,爰伐琴瑟”,梓木、桐木和漆,蜀中不仅有,而且非常优质,这为斫琴创造了物质条件;其次,史载隋文帝之子杨秀封为蜀王,曾“造琴千面,散在人间”,这也对蜀地斫琴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跟随着戴教授的讲述,时针拨回到了隋唐时期。“在这个时代,我国斫琴术达到了相当精湛的水平,其中成都雷氏家族所制‘雷琴’当为翘楚,当时即被奉为琴中珍品,其代表作便有中国古代十大名琴之一的‘九霄环珮’,为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所用之琴,被古琴家们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

  四川的古琴艺术保留到今天,是历代琴人绵延相传的结果。“据《今虞琴刊》记载,近现代蜀派琴家有由张孔山嫡传弟子顾玉成所传的顾雋、顾犖、顾梅羹,他们在长沙组织了我国最早的‘南熏社’进行琴事活动;张孔山另一嫡传弟子叶介福所传的有雍叶婉贞、廖文甫、喻绍泽、喻绍唐,其中,蜀派古琴第五代传人喻绍泽先生在西南音专(四川音乐学院前身)开设了古琴演奏专业,蜀派古琴从此由民间进入学院。”戴教授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增长,蜀中古琴艺术正在逐步振兴。

  幽雅飘逸

  经典曲目响彻太空

  直播的前半部分,戴茹教授详细为观众讲述了古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当今现状。在直播后半段,戴茹教授与琴友们共同拨动琴弦弹奏了《凤求凰》《流水》两首名曲,悠扬的琴声将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千年前。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戴茹表示,赋圣司马相如做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的这首《凤求凰》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这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后人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所谱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司马相如所用之琴名为“绿绮”,乃梁王欣赏其作赋才华而赠之。“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后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曲《凤求凰》终了,戴茹教授又为观众弹奏起了近现代川派古琴名曲《流水》。滚、拂、打、进、退……数种指法间,幽涧之寒流、松间之细流、江海之平流、瀑布之飞流等各种情状的流水仿佛就在面前,乐水之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戴茹介绍,清咸丰年间,浙江琴人张孔山、曹稚云等人入川,与唐彝铭修订出一部川派古琴艺术的代表作《天闻阁琴谱》,共收录一百四十首古琴曲谱,更与蜀地琴人亲手改编、加工了二十四首曲子,这不仅是具蜀琴风韵特色的统领全书,更是进一步确立了川派琴艺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张孔山被称为“七十二滚拂”的《流水》,为全国各琴派所推崇,传习不止,并在1977年被无人星际太空船旅行者2号及其姊妹船旅行者1号探测器选入飞船金唱片,飞向太空,响彻宇宙。

  川派古琴是反映中国哲学、文学、历史的镜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蜀地古琴音乐千年来连绵不绝,代代相传,一直踞于华夏琴音乐正宗经典之位,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塑造成都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直播最后,戴教授向广大古琴爱好者发出诚挚邀请:“欢迎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学习、了解川派古琴,弘扬天府文化,传承非遗经典!”

  助力经典“活”起来,“天府文化云讲堂”还将继续出发,进一步走近城市公园、博物馆等天府文化场景,带你“云”上品味古今传奇!(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