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竹市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稳健发展
2022年12月04日 11: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4日电(刘莉)近日,位于绵竹市新市镇白庙村工业园区综合服务区内,一辆辆大货车正有序停放在生态停车场内,服务区内休息室、餐馆、洗车场、修理厂、加油站等配套设置正在逐步完善,冬日里,车水马龙的忙碌场景释放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该综合服务区是绵竹市以党建为引领,努力释放各类“沉睡”资源活力,激活各类特色要素的潜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走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竹市以32个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为基点,以点带面,实现了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的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的发展新路子,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训提能 夯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基

  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得益于一个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近年来,绵竹市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紧紧抓住“牛鼻子”,选好训强村级班子队伍,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点燃”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发展引擎。

  为激发村级党组织带富能力,绵竹市针对区域位置分布,以山区、平坝、沿山区、沿城区分片开设“强村讲堂”“田园沙龙”“相知相见课堂”等,让优秀的村支部书记站上讲台讲经验、亮成果。目前开设交流分享16次,帮助全市32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蓬勃发展,带动创收439万元,增幅超60%。

  有了党建的引领,一条条富民强村、和谐发展的好路子在绵竹大地上呈现,推动着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

  因地制宜 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产业是富民之基,只有准确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精准打造特色产业,才能形成乡村发展“永动能”,促民增收摘掉“穷帽子”。

  由于各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差异,绵竹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优势牌打好,把特色路走活,积极探索“党建+X”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针对部分村无集体土地、资源的现状,绵竹市积极引导相关村采取“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通过集约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集体收入;用足用活支农资金、惠农政策,由专业公司负责运营,各村则以集体土地参股入股,分红获利,实现土地变股金,效益最大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找寻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策划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基础设施配套等,通过上项目,推动产业兴、收入增……

  通过盘活老旧闲置资产、发展农旅经济、入股大型公司提升旅游档次等模式,绵竹市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得到最大化地激发与释放,全市农村产业再一次提档升级。

  多元经营 力促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找准了自身优势资源,各村发展路径都相当明确。或依托专合社发展特色农业,或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挺进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或依托特色大型企业做足配套服务深功夫……各村细致入微、精心呵护集体经济项目,回报他们的则是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般的绚丽多姿、赏心悦目。

  清平镇盐井村通过“党建引领定项目、群众参与筹资金”的方式,按照上级补、群众筹的方式,实施了盐井村玻璃水滑道项目。5月1日正式营业,解决了盐井村20余人工作岗位,9月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带动了矿工创业社区民宿产业以及全镇旅游事业的发展。由此,该村不仅实现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还壮大了集体收益,打造了又一张清平旅游名片,完善了清平旅游产业链。

  广济镇云盖村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陪嫁湾民宿乡村旅游党支部”引领群众在发展民宿产业时积极增加休闲娱乐和康养元素,引导客人早晚登山健身、河滨散步等,利用河滩资源打造儿童游玩沙滩、林中吊床休闲和露营,夜间吹河风喝夜啤酒吃烧烤等,丰富多彩的康养娱乐休闲活动吸引着成都周边游客休闲度假。截至9月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

  从一个个贫困农业村,到如今的文旅融合发展先进村、最美乡村、“网红村”,绵竹市众多村镇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凤凰涅槃、破茧化蝶,书写了一篇篇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