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5日电 (吴平华 邱柏)今年10月以来,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安排部署,宜宾市认真落实的“两个责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率先实践,积极构建食品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新模式。

据了解,宜宾市将全市45433户食品生产经营者划分ABCD四个等级,由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分别进行包保,其中28位市级领导包保56户、260名县区级领导包保B级主体606户,12483名乡、村领导干部包保C、D级主体44771户。每一名包保领导均要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并对照《责任清单》明明白白履职,每一个季度到包保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督导不少于1次。宜宾市依托宜宾大学城,招募建立了一支200人的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协同包保领导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周边经营户的督导。
同时,宜宾市还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和学校食堂等食品生产经营者中,全覆盖推动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812个学校食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884名、食品安全员1812名。

据宜宾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落实领导干部的包保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主要目的就是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向事前预防进行转型,减少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减轻事后监管压力,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的食品安全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