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1日电 (王洪)今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按照“党建引领、统战助力、社会参与”的思路,把统一战线资源和成员嵌入社区、小区,搭平台、聚力量、激活力,为服务社会发展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共绘城乡基层治理“同心圆”。
民主党派赋能打造“小区基层微治理样板”。牵线农工党、致公党2个基层组织分别与华阳街道龙驰领秀小区、南城街道滨江社区携手合作共建,引导党派成员在小区、社区党组织亮明身份“双报到”,合作开展主题服务活动近10类和共同调研6次、推进互动交流、形成双向服务。发挥党派优势作用“拼团下单”,畅通统战资源对接服务,提供法律知识、预防保健等“对症式”和“菜单化”服务,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管理体系。通过搭建“有事来协商”沟通交流平台、“有需求统战帮”联系服务平台,推进统一战线助力城市社区“微治理”基层样板。全年累计300余名统战成员直接参与基层治理,拓宽了基层治理参与渠道,拓展了基层治理网格服务内涵,加大了基层治理参与力度,提升了民主协商合作规范效能。
少数民族参与打造“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指导社区党组织引领少数民族参与推进互嵌式社区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争取省级资金30万元推进“1+3+N”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北城街道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1”套自助信息查询系统,探索“互联网+”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以“线上+线下”推进信息化便民服务。将江阳图书馆打造为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基地、江阳职高建设为流动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南城学校创建为流动少数民族子女学校等“3”个基地,开展集中授课、技能培训和入学兜底服务等工作。搭建社区民族文化之家、少数民族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N”个平台,营造社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享的社区治理环境,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乡贤力量注入打造“乡风文明建设范例”。以“党员带动、乡贤联动、社会互动”的方式,引导广大乡贤代表积极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乡邻纠纷化解、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积极弘扬乡贤文化。指导丹林镇探索推行“1+N”工作模式,即由1名村“两委”干部、搭配N名乡贤成员共同开展工作;建立“乡贤移动调解室”,以乡贤为主体,以点带面传播文明新风。以“登门促膝谈心、唤醒旧情、背靠背交流”形式,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以“忠孝仁善义”的乡风文明内涵为培育主线,引领参与“孝道人、义举人、实干人”和“最美家庭”“孝顺儿媳”等评选活动,设立善行公布榜,推动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激活乡村向上向善向美活力,涵养乡风文明生态。全区涌现出了雷益富、万昭玲等20多位乡风文明治理模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