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龙泉驿区搭建“连心桥——“海归蹲苗计划”的守望
2022年12月25日 10:0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5日电 (尧欣雨)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龙泉驿欧美同学会以深入推进会员凝聚力建设、活动吸引力建设和组织影响力建设为核心,以品牌活动开展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三大职能”作用,汇聚归国留学人员强大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甘孜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孩子从未走出过县城,没有机会去看外面的世界。2019年是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县的第十年,龙泉驿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也在积极探索服务社会新路径。一次活动中,会长白锟萌生了一个念头:归国留学人员大多拥有在国外家庭的寄宿经历,通过与寄宿家庭的沟通互动,留学生能够以最快的方式融入当地文化。想要让甘孜的孩子们有更多开阔眼界的机会,为什么不让他们和龙泉驿区的对口家庭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呢?

  想法一出,得到龙泉驿欧美同学会不少海归的积极响应。大家一起想方案,落实细节,“海归蹲苗计划”慢慢有了雏形。

  经过热烈讨论,龙泉驿欧美同学会决定以教育援甘为切口,围绕助学、寄宿和研学3个板块,分阶段实施“海归助学金”“‘你心印我心’爱心寄宿”和“‘藏汉一家亲’”研学活动等3个项目。

  “海归助学金”项目于2019年6月推出,龙泉驿欧美同学会在会员中广泛发起募款活动,用以资助选拔出的10名甘孜县优秀学生。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面向龙泉驿区公开招募、层层选拔出10个爱心寄宿家庭,让甘孜学生能够真正走进龙泉家庭、收获新朋友。

  活动还精心设置了“藏汉一家亲”研学系列活动,让甘孜、龙泉两地的学生在研学中既收获知识,又收获友谊,搭建起两地学生的“连心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海归蹲苗计划”的继续实施变得十分艰难,但10个爱心家庭和10名寄宿学生对项目的期待却不曾改变。在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基础上,龙泉驿欧美同学会决定继续把项目做下去。

  这一次,爱心结对家庭由10个增加为13个,“海归助学金”新增近12万元,一些社会力量也参与进来。

  在结对家庭里,小泽是特殊而幸运的一个。她和妹妹一直由姑姑抚养,母亲在姐妹俩年幼时不幸离世,父亲之后离家不归。去年,小泽在甘孜县教体局的推荐下,进入龙泉驿区金凤凰学校初中一年级就读,成为“海归蹲苗计划”里第一个走出甘孜县的结对学生。但是,同时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小泽姐妹俩,使得姑姑家的生活更为拮据,懂事的小泽深知姑姑的压力,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龙泉驿区欧美同学会·龙泉驿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召开。龙泉驿区委统战部供图
龙泉驿区欧美同学会·龙泉驿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召开。龙泉驿区委统战部供图

  “不行,绝不能离开学校!钱的事我们一起给你想办法。”得知小泽的情况后,龙泉驿区金凤凰学校的何老师先拿出3000元,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到了周末,何老师还会把小泽接到家里,帮她辅导功课。为了保证小泽能在龙泉驿顺利完成学业,龙泉驿欧美同学会再次在会员中发起捐款倡议,募得善款1.5万元,为小泽未来两年的日常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

  “海归蹲苗计划”至今已实施了3年,就在不久前,龙泉驿欧美同学会的海归代表们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甘孜县,他们想看看受助学生如今生活得怎样,自己还能再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当一层一层洁白的哈达搭到海归代表们的脖子上的时候,看着孩子们诚挚、热情的笑颜,在场的许多海归代表们都湿了眼眶。

  家访路上,几个孩子开心地聊着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当得知身旁的海归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多数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时,孩子们的精神头更足了——“叔叔,我以后也要去你的学校读书!”“姐姐,你学的生物工程专业难度大吗?我是不是得学好数理化才能学你的专业?”……学生们好奇地问着,海归代表们也耐心地一一作答。

  “但愿我们的点滴努力,能让孩子们离梦想更近。”白锟说。“‘海归蹲苗计划’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给予甘孜县学生以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项目,呼吁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关心甘孜地区的发展,通过教育援甘的形式共同助力甘孜县实现乡村振兴。”

  据了解,接下来,龙泉驿区委统战部将创新活动载体,打造“驿路同心”活动品牌,持续深化、丰富完善“海归蹲苗计划”,实现统战活动的长效化和精准化,通过品牌项目,不断提升统战工作凝聚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