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9日电 (唐倩)29日上午,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2022年四川营商环境发展(云)论坛暨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分享会成功举办。来自牵头部门、主管部门、专家学者、相关企业的代表们相聚“云端”,共同就四川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四川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及未来发展“把脉”献策。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处长周任首先总结了目前四川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四川位列前十,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中成都位列前五。与此同时,四川的营商环境经验也正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范围。”周任称,近期,四川省的“一机制一流程一系统”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投资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同时,周任也对接下来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给出了明确方向。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环节,来自成都、天府新区、简阳、资阳、眉山五地的营商环境主管部门代表就当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逐一分享。
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近年来,成都累计推出4个版本共7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聚焦营商环境顶层设计架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形成了极具示范效应的典型经验。尤其是在营商环境领域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先行先试,打造了具有区域协同特色的成德眉资经验。

在天府新区的主题分享中可以看到,天府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已经进入了品牌建设阶段,通过一系列的集成改革,“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天府营商”金字招牌正在被擦亮。其全国首创的现代法务集聚区更是以线上、线下的一站式司法服务体系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此外,天府新区推出的“营商环境观察员”、“融合审批一件事”等工作制度和模式也形成了一批前沿经验,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除了以上集成式的改革经验,简阳打通群众办事“最先一公里”、眉山首创“掌上开标”、资阳创新“学法考法减罚免罚”制度等也以具体的举措展示了各自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通过现场的经验分享,四川省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可见一斑。基于此,三位来自营商环境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近年来,四川各地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来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通过近年来的评价机制,四川省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在可量化的提高便利度等方面,很多工作已经达到天花板了”,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省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刘凤评价道。
通过此次论坛,与会“营商人”均表示收获颇丰。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将各自的工作经验、优势特色凝练成一个叫得响、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标识性的品牌?未来,四川营商环境建设又将推出哪些创新的、前沿的政策举措?又将涌现哪些响当当的品牌?让人拭目以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