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8日电 (陈仁康)近年来,梓潼县结合区域实际,纵深推进行政审批体制综合改革,尤其是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四川省内创新推出“四个一”行政审批改革模式,以“就近审批、并联审批、快速审批”为目标,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宗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地方群众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服务事项做“加法”

行政审批改革的突出表现是尽可能集中在一个地点办理审批手续和服务事项,更大程度方便企业和辖区群众办事。为了让审批更加集中,服务更加全面,梓潼将公安、农业、税务、人社、科技、消防、市场监督、民政、水务、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30余个政府职能部门全部进驻服务中心,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在政务服务中心完成,实现窗口审批、窗口办结、窗口发证、窗口收费等流程一次到底,一步到位。
为进一步增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服务功能,梓潼将移动、电信、水务、电力、燃气等有关单位的开户、变更、报停、收费等12项业务纳入中心窗口业务范围,既方便群众办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合法手续与凭证,又能完成这些生活服务延续缴费。考虑到生活服务跟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需求旺盛,于是梓潼政务大厅增设了生活服务事项窗口数量,大多都是4个以上,所以办事群众很少出现拥堵状况,基本实现随到随办,即办即走,相当便捷。
精简流程做“减法”

为了有效破解过去“审批事项繁多、手续复杂、流程长久”的普遍难题,梓潼率先在四川省内探索建成“一局三中心一平台”的行政审批管理运行机制,成为行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首开行政审批综合改革先河。实行一体化运行以后,降低了行政审批成本,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
行政审批综合改革的本质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此,梓潼县积极探索建立审批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定时清理审批事项,下放权限,促进简政放权。梓潼加大对无法定依据,不适应管理要求和有碍于科学发展等事项的清理,无论是行政许可还是非行政许可事项都急剧下降,更多的是转审批为服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大众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延伸覆盖做“乘法”
行政审批综合改革推行以后,为了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梓潼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这样的基层。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区管委会和街道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大部分有条件的村委会也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对于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都改为上门审批、上门服务。
为了运行好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加大审批权力向企业、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下放延伸。梓潼将农村宅基地、林木使用、土地流转等70余项审批事项直接由乡镇人民政府办结,生育证、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145项审批事项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医保缴费、户口迁移、青年参军、廉租房(公租房)申请等36项审批事项由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企业资质认证、用电、税费上缴、政策咨询等16项审批事项由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直接受理;县级平台负责随时为乡镇、街道社区、经开区服务中心提供政策解读和技术支持。
减少跑腿做“除法”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梓潼将7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集中受理办理,进一步减化业务流程,打破部门分割界限,开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企业、群众到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事不迷茫,基本实现了“进一扇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一件事”的便民惠民利民目标。
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提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率,梓潼先后推出“岗位轮换AB角”“中午错峰用餐”“高峰时段延时上班”等有效措施,自我加压,自我改进,减少群众办事跑腿趟次。群众在一个窗口递交全部基础资料,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与系统联接确认,一次性将应办业务全部办成。2022年,梓潼全县政务服务平台接办各类业务20余万件,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经过行政审批综合改革以后,梓潼全县政务服务中心焕然一新。群众办事直接到“综合受理窗口”,在政务服务中心享受“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从部门分窗受理到一窗综合无差别受理的转变。办事窗口由原来的83个减少为65个,群众办事由原来的“几个窗口跑几次”到现在的“只到1个窗口跑1次”,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大幅减少,对政务服务中心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上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