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9日电 (索朗泽仁 尼玛初 罗让东周)1月28日天刚亮,壤塘县2023年第二趟“春风行动”务工专车就已经停靠在了壤塘县政府广场边上,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甲带领着干部职工送别返岗群众,一句句亲切的叮嘱,一份份礼包包含着壤塘对远游群众牵挂与祝福。

据悉,今年壤塘已经派出了两次“春风行动”务工专车,先后送60余名群众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此次的前往江西务工的22名群众均为南木达片区的群众,也是壤塘第一次有群众在还未过完大年就启程返岗。

“难穷说年后那边选不了好岗位,所以我们决定早早的过去。”领队吉尕说,壤塘县人社局已经在江西为他们找好了务工地,难穷已经提前为大家打探了好待遇、福利等,过去只管入职上班。
吉尕口中的难穷是壤塘县尕多乡邢木达村人,是土生土长的牧家汉子,几亩薄田、几头牲畜要养活一大家人,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就只能上山挖药补贴家用,一家10口人寄居在两层小楼中,4间卧室供四代人居住,因为拥挤完全施展不开。2019年,他在乡里的动员下与熟人前往了广东惠州打工,仅三个月挣了13000元,抵得上往年一年的收入。尝到甜头的他立即返乡,带着怀孕的妻子与年仅2岁的孩子前往江西务工,实现了务工与照顾家庭两不误,但随着妻子即将临盆,月仅3000余元的收入相形见绌。
就在此时,壤塘县人社局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崔艶梅成为了他“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帮扶责任人。“第一次去他家时了解到他在外打工的困难,我便通过自己的工作便利为他筛选了包吃包住每月6500余元工资的公司。”崔艶梅说。
有了崔艶梅这个“亲戚”,不仅难穷的务工之路愈发顺畅,家中的老人也被崔艶梅时常关照。家住马尔康市的崔艶梅每年只能回家探望父母和孩子三四次,但却坚持每月看望难穷的父母三四次,以便随时给难穷汇报家中的情况,使他没有后顾之忧。2022年底,难穷在尕多乡修起了个一层的房屋,设计了6间铺面,预备今年再加盖一层作为居住使用,春风行动让难穷家如沐春风,开启了幸福之路。
多年下来,在崔艶梅的真心实意帮扶多年下,他们也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么多年,我的帮扶也从我单方面付出帮扶变成了双方努力,2022年难穷帮我去浙江、江西等地实地查看了6家企业,为我们输送人员去务工打前战。”崔艶梅说道。
有了难穷做榜样,壤塘县人社局和尕多乡共同努力在当地树标杆、搞宣传,尕多乡外出务工的群众由2020年的400余人,增加到了2022年的600余人。尕多乡党委副书记伦周说,“过去因为风俗、气候、生活的差异,群众不愿意出去务工,看着难穷等务工人员尝到了甜头,群众的思想正在逐渐变化,不少群众拖家带口出去打工。”从村到乡,难穷已经成为了“有名的务工人”,带动了不少南木达片区的群众前往各地务工。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壮大壤塘县外出务工队伍,除了春风行动,壤塘县还先后出台《壤塘县州外务工优惠措施》等多个政策。如今,壤塘通过推进就业、创业“两轮驱动”群众增收模式,强化前端培训、专人服务、稳岗补贴,2022年完成订单式技能培训1100余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495人。外出务工6834人,实现收入2.46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