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广元北部新城朝天:建设县域经济强区 康养度假胜地
2023年02月18日 12: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8日电 (张敏)嘉陵东流,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当前,广元市朝天区围绕“建设繁荣和谐美丽幸福现代化朝天”总目标,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协调发展总体思路,稳中求进、接续奋斗、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区、康养度假胜地、广元北部新城、美丽幸福家园,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新提升。

  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翻看朝天区2022年答卷,有“形”之数字,见证了朝天发展蓬勃之“势”:2022年,朝天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2.51亿元,同比增长2.3%,居全市第二位;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20.1︰47.3︰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7%;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92元,同比增长5.5%,人民群众幸福感“爆棚”。

  抓产业提质效  全面筑牢经济发展支撑

  早春的朝天,乍暖还寒,但辛勤的农人却早已耕耘在田野上。

  2月15日,临溪乡望坪村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随着土豆播种机地来回作业,一粒粒丰收的种子被深埋在肥沃的土壤里;而在羊木镇万亩油菜园里,工作人员正操作着无人机进行春管……所到之处,一派春潮涌动。

  粮食是农业的根本,粮稳天下安。2022年,朝天区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95万亩,同比增长2.4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朝天核桃上榜2022全国百强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量连续14年稳居全省县区首位。

  农业产业兴旺勃发,工业产业乘势突破、奋勇争先。

  走进广元旭航构建制造有限公司,2022年新建投产的2000T全自动铝型材挤压生产线有序运转,月生产型材达1000吨;广元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春节期间两条生产线错峰运转。目前,日发运水泥10000吨,已恢复到年前运发量;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也正铆足干劲、快马加鞭,抢抓施工“黄金期”,掀起复工复产高潮。

  工业兴,则百业兴。2022年,朝天区“1+1+N”工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0.06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18.7亿元,全年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实现16.2亿元;朝天经开区再度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

  而在刚刚过去的滑雪季,望远山单板滑雪赛事中心的开板投用,让曾家山滑雪场跃升成为“姊妹花”,仅春节假期,就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0万元,朝天区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更是高达9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区域经济活力迸发,朝天区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夯基础强振兴  持续改善城乡发展面貌

  “以前是我们羡慕城里人,现在每个来我们这里的城里人都羡慕我们。”2022年12月30日,曾家山旅游快速通道竣工通车,便捷的交通让冬游曾家山再度升温,也让曾家社区“雨田山庄”农家乐的主人李翠英忙并快乐着。

  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90公里,省级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成功进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双峡湖水库灌区工程、大沟水库、曾家镇集中供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电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12个乡镇场镇5G网络信号全覆盖……

  畅通“路循环”,夯实“硬基础”,靓出“高颜值”。2022年,朝天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提质,水电路网在城乡的“无缝衔接”,让朝天区面貌焕然一新。

  而为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朝天区制定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十条措施”,302户1007人监测对象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未发生一户一人返贫致贫。

  50岁的中子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穆自友,在朝天区防止返贫帮扶专项基金8000元产业帮扶资金的扶持下,新建了标准化养羊圈舍、购入了羊羔,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县城。”2022年,朝天区还深入实施了旧城改造城市更新、城市园林美化提升、市政设施完善改进“三大行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五化”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现如今,漫步朝天城区,高楼林立设施齐全、商业业态丰富多元、车流人群川流不息、公园绿地相映成趣……城市品质功能正加速升级,曾经黯淡破旧的小城,已然换了俏模样。

  惠民生办实事  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展大局。

  “出门拐个弯儿,两分钟就到了。”走进位于两河口镇吉庆社区集中安置点的广元市前瞻服饰厂就业创业帮扶车间,安置点群众李永红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工装裤缝制。“车间离安置点不到50米,既就近照顾了家里的两老两小,每个月还能挣到4000多元钱的工资。”

  就业车间开到家门口,留守妇女变身产业工人。2022年,朝天区出台稳就业“二十条”、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政策,创新打造“居民工厂”3家,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冬天,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温暖工程”,在平均海拔1400米的高寒山区——曾家山,10所学校3000余名师生告别了酷寒,过上了“18度”的暖冬。

  把教育这个最大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2022年,朝天区教育强基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1%,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考本科上线率稳步上升,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100%。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朝天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织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特殊人员参保实现全覆盖;特殊困难群体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建立特殊困难群体特殊救助基金;新增农村困难老人集中供养120人……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绘就了朝天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

  2022年,朝天区全面完成30件民生实事和人大代表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5.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16%,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卷轴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朝天,正向春天出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