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会东可河村:找准产业好路子
2023年03月08日 11: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孟杰 王世良 黄兴宁)近日,会东县铁柳镇可河村的小米蕉树“摇曳身姿”,长长的蕉杆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小米蕉,一节一簇,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小米蕉树。(会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米蕉树。(会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可河村位于鲹鱼河下游,属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这里全年常年高温,光照充足,加之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全年无霜冻期,成就了此处产出的水果品质优良,深得市场欢迎和消费者青睐。

  “我每年都来这收小米蕉,这儿的小米蕉香气馥郁,口感软糯香甜却又不腻,收回去销路很不错……”水果收购商老王边整理新收的小米蕉边说道,“这儿产的芒果风味浓郁、皮薄肉厚、鲜甜多汁、核薄如纸,品质非常好,等六、七月份芒果熟了,我还要来这收芒果。”

  近年来,可河村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积极探索发展芒果、小米蕉等产业,因芒果在一些土壤不易挂果,而小米蕉不用选择土壤,种植简单、管理方便,且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当地便采用“芒果+小米蕉”套种模式,向土地要效率,向生态要效益,逐渐形成了一条“芒蕉”互补的致富增收的产业发展路。

  “我家种了接近两亩的小米蕉,这个是‘懒庄稼’,平时也不用怎么管理。”种植户宋应发说,他家还种了5亩左右的芒果,每年收入7万余元。“这种套种模式收成还是很不错的。”

  截至目前,可河片区芒果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当前处于挂果期的芒果树接近1万亩,产值在3500万元左右;小米蕉种植的面积在3000亩左右,产值在1800万元左右,芒果和小米蕉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

  “我们村将进一步做好芒果和小米蕉的种植区域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套种,不断壮大农业产业,拓宽致富道路。”可河村党总支副书记宋应明信心满满地说道,“同时注重水果产业的品牌推广,主动对接电商平台,拓展销售市场,促进线上线下交易,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选对了路子,就要坚持大胆地走下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下一步,可河村将在持续巩固发展好“芒蕉”互补产业的基础上,并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之路,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