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华西二院专家:多动症患者就诊率低 需加大科普力度
2023年03月09日 20: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9日电 (记者 王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系统疾病。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周晖教授表示,多动症在国内的认知率及就诊率低,未来需加大科普力度。

  数据显示,全球学龄期儿童 ADHD的患病率约有6%-9%,其中中国 ADHD患病率为6.3%,患儿总数超过2300万。

  “国内公众ADHD疾病的知晓率非常低,就诊率仅10%左右,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得到正规治疗。”周晖教授表示,公众对ADHD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认为这种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变好,反而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儿童多动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进展到青春期甚至到成人期,对生活、学习、社交、和心理等多方面带来严重危害。

  及时就诊有多重要?周晖教授举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一个孩子在7岁时被老师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建议家长带孩子看病。但当时家长找到的医生对多动症并不了解,认为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加以管教就可以,直到孩子13岁因辍学来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看诊。

  周晖教授说,这个孩子是非常典型的多动症。“经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时,被同学霸凌、被老师歧视,因为学习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落下大量课程,辍学后还出现了抑郁和自杀行为。”

  而另外一名患儿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周晖教授讲道,“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就发现有多动症,当时家长有所顾虑没有使用药物治疗。直到孩子三年级时,发现不治疗不行,就配合医生开启了药物干预。孩子妈妈也下了很多苦功夫,甚至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证,学到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后来,这个孩子顺利地上了初中,学习也回到了正轨。”

  周晖教授说,这两个孩子因治疗经历不同,导致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差异。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动症,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并且找对正确的门诊进行诊疗更是关键。

  据了解,ADH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诊断较复杂,没有客观的生物性标志,需要结合病史采集、行为观察、认知评估、对心理承受程度及发育水平等进行评估。

  “目前国内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周晖教授说,“同时由于心理疾病固有的病耻感,大部分家长不愿意带着孩子去精神专科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儿童心理及精神科专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在儿童医院的人才缺乏,导致ADHD诊断率即使在省会城市也普遍偏低。”

  据了解,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设有ADHD专科门诊,针对有多动症、学习困难、读写障碍等问题的孩子,通过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测评、多动症诊断量表测评、注意力测验、视听整合测验、学习能力测验等多方面检查评估方式,进行系统科学的诊断,并对应提供治疗方案。

  周晖教授介绍,ADH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核心症状,最大限度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学习和社交能力。对于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成人 ADHD患者,药物治疗常作为国内外各大指南的推荐治疗方式,可以正常化患者的脑激活状态并改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针对残留的症状进行相应的非药物治疗,如心理教育、行为训练、认知矫正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