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1日电 (周韵)三月,绵竹百花盛放,将广阔的大地装扮得色彩斑斓,吸引了无数游人共赴春日浪漫之约。绵竹以花为媒,以业为态,以节会友,大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刷新了乡村“颜值”,更让来自城里的游客领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促进了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桃红、浅紫、奶白、鹅黄……走进九龙镇棚花村五彩油菜花种植基地,蓝天白云下,五颜六色的花朵绵延数里。漫步其中,春色嫣然、令人迷醉。“今天特意带家人来赏花,没想到绵竹的春天这么美,真是不枉此行。”来自德阳的游客周倩说。
“五彩油菜花占地面积约70亩,有8个品种,是我们新规划打造美丽棚花农旅产业融合示范带‘棚花慢生活’的内容之一,我们紧紧抓住绵竹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的契机,全面提升棚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介绍,为丰富游客乡村旅游体验,该村还通过五彩菜花节积极开展农产品展销、特色美食品尝、自助烧烤、春日垂钓、围炉煮茶等特色活动。同时,依托千亩果园、精品民宿等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周边基础设施,进一步培植增收产业,形成“彰显特色、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农业景观带。

人间三四月,桃花开十里。在汉旺镇新开村桃李蹊,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开放,美不胜收。络绎不绝的游客踏春赏景、拍照留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桃花节,这里成了休闲旅游、诗意栖居的承载地。不仅让农产品进城,还实现了城里人下乡,成为汉旺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龙腾种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桃李蹊是由合作社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作,以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优质果林,目前已拥有生产基地1000余亩,带动周边200余户种植户参与生态种植。
近年来,随着乡村游产品的不断丰富,新开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将赏花与采摘相结合,旅游与农业串联,实现乡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业主,让更多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在汉旺镇白溪河村,一簇簇洁白的李花缀满枝头,染白了山间,美了春天,醉了心间。
村民李朝国瞄准乡村旅游发展契机,将房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成了农家乐,用于接待游人,可观的收入进一步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

“我们举行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李花节),不仅能给八方游客和当地群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还有更多的‘附加值’在花中沉淀、绽放。”白溪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立足村庄发展实际,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走上了一条集观光、采摘、销售为一体的“农旅”融合道路。截至目前,全村的李树、桃树、枇杷等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300亩,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更多村民搭上旅游“快车”。
提升文旅“人气”,带动群众“财气”。近年来,绵竹市将地域特色与农业资源、乡土文化以及旅游要素相结合,大力发展花卉种植、果树种植等,持续放大“赏花”“品果”“看雪”经济拉动作用,破除“点状分散、开发不足”先天局限,实现大景带小景、美景串成线、城乡景互通,“四季有花,时时可游”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