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0日电 (杨勇)近年来,德阳市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注重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和美新村根基
走进绵竹年画村,沿着年画路前行,道路两侧草木葱茏,村民小院墙上的年画娃娃憨态可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打造乡村旅游,2016年,年画村年画路由原本的7米宽扩建到现在的10米,并且增加了供游人骑自行车的绿道等设施。“道路通,百业兴”,提档升级后的年画路不仅方便了大家出行,也为当地村民铺筑了致富路、幸福路,成为到绵竹旅游的“打卡地”。
近年来,德阳市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2+N+X”片区专班架构和“1+4+N”规划体系,完成28个乡镇级、45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推动片区一体化发展。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高位推进农村路、水、电、气、通信“五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农村设施完备度,开创乡村建设的新格局。新改建农村公路380公里、电网线路593公里,天然气“村村通”覆盖率达87%,光纤宽带实现全域通达。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深度覆盖,新改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8所,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实现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改造提升便民服务中心828个,2个县、18个镇纳入省级便民服务试点。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以及公共服务的优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整治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颜值
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是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该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彩钢整治、厕污共治。
“以前上厕所,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现在好了,在室内修建了冲水厕所,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厕所里基本没啥味道,干净了。”一说起村里的“厕所革命”,村民冯艳满是幸福。
红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显东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采取承包制,每天由8名保洁员对全村道路进行清扫,还制定了庭院“门前三包”措施,让村民自觉做好卫生。经过不断努力,红伏村实现了美丽田园、幸福家园、开心乐园的美好愿景,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德阳市坚持美好生态助推乡村振兴,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抓手,分类型、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切实开创美好幸福乡村新局面。
在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中,德阳市动员干部职工、经营主体、农村群众三方力量,推广罗江“进门六个好、出门五步走”,构建“百村千组万院”环境卫生长期抓、深入抓、一起抓的格局。
同时,德阳市还制发《德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大”行动,制定农房建设通用图集,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建成“厕污共治”示范点253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77%。
推行“政府投一点、集体补一点、社会筹一点、村民交一点”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高效整合建设资金,吸引筹集社会资本,共促长效管护。推广罗江“每人每月一元钱”环境治理收费模式,落实村民自治主体责任,提高群众积极性参与度。
一系列措施有力落实,让德阳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在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的同时,还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擦亮和美乡村底色。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为解决基层自治中出现的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群众参与村务的渠道不畅、参与集体事务决策和监督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2008年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探索创新定向议事代表制度,让作风正派、口碑好、有威信、有影响、能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村民担任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反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决定会议授权事项等。
村里大小事,村民说了算。星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华说,通过实施“定向议事”,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村组事务管理中来,村务、组务、财务更加透明,村民办事和反映问题更加方便、快捷,拉近了干群关系,逐步实现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个自我”,群众参与村组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上,德阳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着眼规范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履职行为,出台管理监督“30条措施”,构建适应新形势,确保监督有力的权责制度和机制。举办“十大微改革工程”成果展,开展现场拉练会,定期开展专项调研,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实施农村头雁提能工程,举办专题培训班,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3年行动,提升村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素质,夯实乡村治理干部队伍。选派金融书记、产业书记454名,有效打通金融和“三农”的壁垒,乡村治理队伍焕发活力。科学开展“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系统构建覆盖城镇、集约高效“15分钟服务圈”,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及基层民主协商“定向议事代表”制度,凝聚乡村治理多元合力,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春暖花已开,未来更可期。德阳市将在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在构建村美人和、形神兼备的新村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力向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