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雅安雨城:检察院数字赋能 打造“涉未”治理新“模”式
2023年04月18日 10: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8日电 (刘刚 岳航宇)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数字检察战略,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信息,多元化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打造涉未治理“雨检模型”,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智能化、精准化。

  以“司法为民”为纲,打造涉未数字检察新理念

  雨城检察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围绕“川西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在行政与司法之间搭建桥梁,构建“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未保工作模式;与行政部门协作配合,打破信息壁垒,获取涉及未成年人相关信息,整合数据以发现监管盲区和隐患,积极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推动涉未成年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入智慧科技手段,科学处理分析日渐庞大的“涉未”信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可视化分析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等领域的治理现状,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更高质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打通涉未治理“最后一公里”。

  以“协同交互”为基础,打造涉未信息收集新平台

  建立“线上交互式平台”,创建雨城区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平台、12309检察监督举报平台等线上互交式数据收集平台,重点收集教育、看护、医疗、救助、监护等涉及未成年人行业中,侵害未成年人的线索,以“掌上模式”延伸未成年人保护触角;建立“线下联络式平台”,联合儿童主任、妇女主任、政法网格员等人员,对全区未成年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号码、居住地址、学校、罪错情况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同时,从相关部门调取区内“涉未”基层人员配置、敏感场所等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分类,重点区分营业性娱乐场所、宾馆旅店、互联网服务场所、学校等地点分布。

  以“数智思维”为引领,打造检察监督涉未新模型

  雨城区检察院引入大数据建模技术,将前端收集的信息及检察机关自身案件信息进行分类建模,后端分为两类七项可视化数据库建设。分类建模,体现数据“项目性”,对基础信息按照对象和环境两类为基础,实现信息的分类。形成以学校分布、营业性娱乐场所情况、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情况等七类“涉未”环境类大数据模型和区内罪错未成年人详情、未成年被害人详情两项未成年人对象类大数据模型;综合数据,模型展示“多维性”,以雅安市雨城区行政区划图为基础,动态展示各区域未成年人相关情况,形成以对象分析、抓取为前提的2类7组664项数据的“涉未”综合性数据库,直观展示各区域未成年人数量情况与犯罪率信息,同时对罪错未成年人年龄结构、罪错类型、罪错性质、罪错发生地点类型、罪错发生地、罪错未成年人分布进行图形化显示;信创保障,适用国产环境“规范性”,采取自主创新方式,有效落实信创规定,基于全国产化平台,“涉未”模型适配国产软硬件环境,同时部署于工作网络,有效保障“数字检察”建设的目标推进。

  以“高效治理”为本,打造涉未智能治理新保护

  利用事前监督,实现预防治理。通过大数据分析过往未成年人罪错特点,总结历史规律,有效发现学校、娱乐场所等治理方向。同时,根据模型分析,对区内营业性娱乐场所违规经营情况进行联合执法,加大对区内营业性娱乐场所监督管理力度;利用模型匹配,实现精准治理。在提供模糊信息时,进行人员匹配和寻找,高效快速定位未成年人,实现“涉未”社会治理的精准化运用,以及发现未成年人家庭结构情况与犯罪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法治宣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